逗比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视角法则十一第6小(第1页)

6

知行合一,致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里面最核心的关键词是“致良知”。什么是良知?如何致良知?在《雪漠心学概论》中,雪漠老师曾专门论述过阳明心学里的“良知”与雪漠心学里的“真心”的关系。

所有向内寻求的学说,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心性,只在名相与概念上有所差异。佛学称之为“佛性”“如来智慧”“真心”“本元心”“本来面目”等等。阳明心学称之为“良知”。雪漠心学称之为“真心”,真心者,离妄归真,湛然莹彻,无所污染。——《雪漠心学概论》

圣者变凡夫,凡夫变圣者,也就是瞬间之事,在于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如何转?阳明言:“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阳明心学认为只要能致得人人本具的良知,便可转凡为圣。大手印文化认为,只要能认知人人本具的真心,使其智慧光明显发,凡夫即成圣者。因为认知真心之后,便明了一切事物之实相,不会迷惑于变化纷繁之现象,不因此而执着,无分别得失之心,处事能随缘任运,成为真正的觉悟者。——《雪漠心学概论》

无念或无情绪并不是判断真心的标准,甚至相反,真心是一种“活泼泼”的状态,有念不牵绊,有情绪不扰心体,时刻处于清明觉知。《景德传灯录》记载唐代无住禅师的一段话:“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沉不浮,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指的正是真心之灵活自由,毫无矫揉造作,更非死寂。

阳明与学生坐在井边观水时,谈及良知,以水之特性与人心相类比,说道:“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流淌不息是水之体性,时时运用是真心之体性,水若静止,是为死水一潭,心若不用,则死寂空荡,何言智慧?

是故,儒家和禅门虽从不同源头处得到“活泼泼”的真心旨趣,但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肯定了心之自然、灵动、毫无造作的特性。——《雪漠心学概论》

最近,我们还谈到“致良知”,良知也是人类的本体智慧,而且跟真心是一个本体,只是因为用有不同,才会各有侧重——用于智慧,叫真心;用于道德与慈悲,则叫良知。——《雪漠智慧课程》

通过以上几段内容,大体上可以了解阳明心学之“良知”与雪漠心学之“真心”的异同。它们之间的同,是本体之同,它们之间的异,是同一本体的不同之用。良知侧重于道德,真心侧重于智慧。

那么“良知”中就没有智慧吗?其实,良知中也有智慧。“真心”中没有道德吗?其实,真心中也有道德。虽然如此,但两者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不同的,于是,一个名曰良知,一个名曰真心。

“致良知”,如何致呢?阳明先生提倡“格物致知”——格去物欲,良知即致。

对于如何“致良知”,阳明先生提出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先生在此明确提出了心之本体论——心之本体,无善无恶。无善无恶,即超越了善恶,非善非恶。

儒家学者对于心之本性历来有不同的观点,其中尤以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为典型代表。

虽然在孟子的时代,告子亦提出了性之无善无恶论,但影响力始终不大。

阳明先生在四句教中,巧妙地避开了心之性,而用心之体来论述:无善无恶心之体,从而开创了儒家心性学本体论的新创见。。

体比性更为根本,性从属于体,因此从体的角度阐述“无善无恶”的性质、特点,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从“无善无恶心之体”这句表述即可看出,阳明心学以及整个儒家心性学,皆是注重心性或心体的道德属性的。佛教经典《心经》中对心之本体的阐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这里看不出任何道德色彩。龙树中观“八不”也是如此: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断不常,不一不异。

从论述心之本体超越二元对立这个角度看,儒家和佛家是一样的,但论述的切入点却各有其特色,儒家的表述道德色彩浓厚,而佛家的表述理性智慧色彩更浓。

有善有恶意之动:心之本体虽无善恶,心之意念作用却是有善有恶的。不言自明的是,这里的善恶是以儒家道德观为评判标准的。意,即内心的动机、念头。意,是与具体的人、事、物相关联的,很自然地就会体现出利害关系的评判和选择。只要有所选择,就有善恶之别。

知善知恶是良知:对于内心所起意念的善恶之别,其实我们内心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判断,这种认识和判断的内在标准即是大公无私之心——良知,无私利他即是善,损人利己即是恶。良知对此能够清楚地认知和辨别,这种良知良能既有先天的纯良本心为基础,又深受后天道德教化所影响。因此这里的良知,其实是带有儒家特色的良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善去恶是格物:对于内心所起意念,依良知而有善恶之评判。符合儒家道德的即为善,应发扬光大。不符合儒家道德的即为恶,应予以格除。这相当于佛教中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那么这四句教具体应该如何来实践呢?首先要找到“无善无恶心之体”,然后安住在此心体之中,观照“有善有恶意之动”,念动要有觉知,不能不觉,然后重点训练此观照。这个观照,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的良知。安住于本心,观照念头,但不陷入念头,不跟随念头,特别是不跟着恶念跑,这就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所以,这四句教其实是一体化的训练,是对同一个训练方法的不同侧重点的阐述。这个训练方法其实就是笔者最常论及的观心。安住本心,观照念头,不随念去,寂静清明,这本身就是善。如果被念头所迷惑,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只要迷于其中,那么就是一种无明、愚痴。

“致良知”,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知行合一”。如果只是知道这个道理,但不去实践,那么就没有意义。知就是明白道理,行就是如法实践。不明白道理,行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明白道理不去实践,也无法真正改变生命的境界。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事。心即理,是理。那么理和事是什么关系呢?理要体现在事上,事要实证理的境界。这也是一种知行合一。只不过是更高层面的知行合一。

当通过“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长期实践之后,此心能够一直安住于良知之心——空寂而觉照,觉照而空寂,这时,此心就与仁心天理合二为一了。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之后,才是真正的“心即理”。因为这时,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真实的智慧境界了。

从视角学的角度来看,“心即理”,有这样几个层次:

1、心代表“心-视角”,理代表“视界-世界”。心即理,即是说视角决定了视界。在这种情况下,知行合一致良知就意味着获得了一种超越的视角,这种视角超越了善恶,但同时能够观照善恶,而且观照到善恶之后,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超越的视角不被具体的“视界-世界”所迷惑,这即是真正的善。这样的视角,即是真正的良知。

2、心代表“心-视角-视界-世界”的这一视角学的智慧境界,理代表“心-视角-视界-世界”的这一视角学的理论体系。心即理,即是说,智慧境界与理论体系的圆融一体,相互印证。在这种情况下,良知代表视角学究竟超越的智慧境界,致良知即是达到这一智慧境界的过程。

如何达到呢?首先要将视角学的理论体系学习透彻,彻底搞明白,然后进行实践。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反观视角实现不断的超越,并在超越的过程中体悟视角的究竟超越性——视角本自超越于视界-世界。这个“视界-世界”,不仅包括了物质的视界-世界、客观的视界-世界,还包括了精神的视界-世界、主观的视界-世界。换句话说,凡是体现为某种相的,必然有“视界-世界”,然后我们要通过相去反观视角,发现视角。

注意,当我们发现视角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超越了所发现的视角,因为我们所发现的视角已经变成了全新视角下的“视界-世界”。通过这样的方式一直达到究竟的超越,这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呈现在你的视角之中的“视界-世界”,而你的视角始终超越于“视界-世界”,它超越了善恶,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来去,超越了一切的一切。始终安住在此超越的视角之中,始终保持超越的视角,始终保持这种超越本身,同时观照视角下的一切视界-世界,观照而不涉入,不评判,不迷惑,不陷入,只是静静地观照一切,保持宁静清明的、超越性的观照。这就是真正的善,也是真正的良知。能够安住于此境界,即是理事一味,即是知行合一,即是“心即理”,即是致良知。

阳明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即是说,当通过阳明心学的实践,最终达到了至善至美至真的良知境界时,这就是自孔子以来代代相传的圣心、仁心、仁德、仁道之光明!这种境界是人人皆可达到的圣心境界,是一种本自具足的智慧境界,是人人通过训练皆可实现的光明境界。而阳明先生已经以自己为样板,成功地达到了这种境界,所以说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将本性中本自光明的道德境界开显出来,让这种光明照耀我们的生命,并成为鲜活的智慧应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能够如此而学,如此而习,如此而修,如此而证,如此而用,如此而传,即是真正的儒家之道、圣贤之道、大人之道、天理之道、天命之道、天性之道、天心之道、圣心之道、仁心之道、光明之道!这也是儒家的通达之道。

喜欢明空心语请大家收藏:()明空心语

从阴癸门徒开始  大国航天:从民营火箭开始  发癫后全娱乐圈对我避如蛇蝎  纵横无限:从巨人城开始  格斗传奇,从每月结算开始  开局一支股,赚个万亿资产  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  度韶华  什么叫暴力型上单啊  龙藏  重生之侯门弃妇黑化了  穿越后,我成了灰熊总经理  全职召唤师  半岛之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神职奶爸  我在诡异世界继承神位后  我从顶流塌房了,系统才来?  大明江湖我可死亡回档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  明末:逆袭磨盘,如履薄冰!  

热门小说推荐
狂妻拽上天:帝少,高调宠!

狂妻拽上天:帝少,高调宠!

我不弯,也不会弯。京国第一帝少君煜信誓旦旦。时隔半年,我只是喜欢钟离这个男人而已!君煜气急败坏。嗯,真香。直到一天,钟离女扮男装的事情曝光。一度不承认是弯男,并费尽力气接受自己是弯男的君煜癫狂了,钟离吓跑了。君煜撒下天罗地网,势必将那个假小子猎捕入怀。找到她的那一刻,清冷男神终于失去了理智。踩进她的禁区,将她抵在墙角。语气透着浓浓的危险,骗了我这么久,这个账,该怎么算?钟离钟离,钟你一生,不离不弃。如果您喜欢狂妻拽上天帝少,高调宠!,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西游之一拳圣人

西游之一拳圣人

带着琦玉的能力来到西游世界穿越成了唐僧,从此西游世界多了一个以德服人有些天然呆的圣僧。牛魔王兄弟,别去取西经了,跟着个秃驴去取经多累啊,不如回花果山快活啊!孙悟空听闻此言猴毛瞬间炸了起来,根根倒竖,连头上的金箍也被猴毛挤了下来。俺,齐天大圣,孙悟空,永远忘不了五指山下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猴子,跟我去取西经吧?不去不去,要去你就自己去!好的,那贫僧自己去辣!那个光头披着虎皮竟然真的哼着小曲儿离开了。慢…慢着,你先放俺出来啊,放俺老孙出来再考虑俺到底去不去!那个光头扭过身,好啊,那我这就放你出来!你爬到山上,取下那面不用那么麻烦!霎时间,山崩地裂,乱石激射!孙悟空只感觉一双铁手钳着自己的脖子从五指山中硬生生揪了出来,然后轻描淡写的回身一拳,五指山就没了!孙悟空感觉自己的脖子几乎快要断了,不停拍打着和尚的胳膊,企图挣脱出来,猴脸憋的通红。那个和尚直到回头才发现自己,淡淡的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没注意到你,力气不小心用大了!西游路上…不好了,妖怪被师傅抓走了!如果您喜欢西游之一拳圣人,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满级小祖宗下凡后被大佬们宠野了

满级小祖宗下凡后被大佬们宠野了

翻手毁天灭地覆手起死回生的仙门老祖屡破仙规,遭天道惩罚。于是…她穿成夏家自幼被拐进山村的掌上明珠夏夜。夏家生了三个儿子,终于盼来宝贝小千金,谁知三岁被人贩子拐走。父亲借酒消愁母亲郁郁寡欢三位大佬哥哥思念成疾。老祖以为会穿至被拐走初期,历尽人间苦劫,谁知醒来直接14年后,被救回来的当天本想尽情撒野独自美丽的她,被全家爆宠上天!养女假千金气到五官扭曲巨佬家族间谣言四起从小被拐进山村的野丫头,只会给夏家丢人!大佬哥哥们揭竿而起,夏夜扯一抹邪笑,抬手拍拍他们肩膀我亲自来。众人野丫头还敢有脾气?夏夜笑了。世界第七大未解之谜直径七千三百米的遗迹天坑,是她1000年前跟天道吵架时砸的。学生背到头秃的高考必考古文,是她500年前醉酒写的。所有人都等她装逼翻车,夏家却陆续接到变异植物协会玄学大师超自然组织古武佣兵团考古文化局…的电话听说老祖回来了?哥哥们老祖?打错了,小妹芳龄17。后来,夏夜荣登全球富豪榜第二,颁奖礼上,她轻挑眉梢说好的天谴惩罚,怎么还挺滋润?身旁,全球首富某西装革履的天道帝君自家夫人,怎舍得真罚…如果您喜欢满级小祖宗下凡后被大佬们宠野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碾压诸天

碾压诸天

不可抗拒的外力强制地球进入大宇宙时代。周哲带着神秘笔记本赐予的绝对领悟和自我设定天赋,开启了碾压诸天之旅!解析宇宙密码!破译超凡基因序列!揭晓硅基生命奥秘!搞事,搞事,搞事!老书魔改全世界从火影开始做主神已完本,量大管饱,新书求收藏求推荐!如果您喜欢碾压诸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纣王的人生模拟

纣王的人生模拟

当纣王意外获得了人生模拟器,模拟起来了不同的人生。每次模拟完成回归后,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奖励。当真正的封神开始的时候,不仅姬昌懵逼了,整个洪荒都懵逼了。卧槽,这么多的准圣,圣人大能,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如果您喜欢纣王的人生模拟,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婚妻将至

婚妻将至

关于婚妻将至闺蜜成继母?甩掉身家拥有上百亿的男友?如此世界最疯狂的事情,你能想到吗?她带她进她家,住她家,没有想到却给自己找了个后妈,意外得知被甩的男人居然是霍氏继承人的弟弟,原本说好了两个人要组合在一起进行报复,可是为什么弟弟却变成了哥哥?他们领了证,没有想到的是错误的开始,却变成了正确的结局。且看豪门千金如何斗闺蜜后妈,如何斗婆婆,如何斗情敌,如何斗狠心的爹地,如何将公司拿到手,只有女强,没有女弱,爽到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