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五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四页,“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佛教的修学,把生命的因缘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杂染的因缘,第二个是清净的因缘。杂染因缘的相貌,简单地讲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一个人会产生痛苦,第一个步骤,他一定会先起烦恼。我们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贪瞋的烦恼。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控制得住,烦恼的下一个步骤就是造业。一旦造了业,就一定要受果报了,受痛苦的果报。这就是我们杂染痛苦缘起的因缘。另外一个因缘是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就是我们刚开始这一念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般若的观照,慢慢地从因缘当中成就解脱,最后成就广大的清净法身。所以我们的生命有两种情况会出现,一种是杂染的因缘,一种是清净的因缘。我们现在是安住于一个杂染的因缘,那么我们现在学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这个杂染的因缘转换成清净的因缘,就是从烦恼障、业障、报障,转成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我们其实就做这个工作。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倓虚老和尚结合本经的开示,说有三个方法,三个次第:第一个你要不迷,第二个是不取,第三个是不动。我们面对因缘的时候,首先你要生起观照的智慧。当然,这个观照不是向外,是向内观照,观照你的起心动念,所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我们受外境的刺激产生的妄想是生灭的,它的本性是空的。不要跟着我们的感觉走,不要跟着我们一时的想法走。“知真本有”是说,我们的真如本性产生一种菩提的愿望,那个是我们可以去随顺的。所以我们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只是一时的感觉,什么是恒久的愿望。你要把心中的真妄很清楚的地区分出来,然后产生不取,最后不动。所以我们在佛法当中,修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动,不要乱动。我们讲一句实在话,我们今天不修行便罢,只要你开始在心地上用功,你就会感觉:一个人乱动是很危险的。从我自己的生命经验来说,我看到太多的人在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因为一念的差错、一念的乱动,前功尽弃。《楞严经》后面会讲到,你真的不要乱动。《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你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整个真妄的交攻过程当中,你的身心世界乱动,对你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魔境会干扰你的。外在的冤亲债主——当然我们现在还没办法惊动魔王——你的冤亲债主会干扰你,会给你一些错误的讯息;你内心的烦恼会反弹,你要调伏它,它也要调伏你。那么你这个时候内外交攻。怎么办呢?不要乱动!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先求不变,再求随缘。你一动,可能就前功尽弃了。问题是我们要怎么不动呢?你就是要先不取。怎么能够不取呢?首先,不迷。你要很清楚什么是真妄。所以你看佛陀花了三卷半的篇幅,来作心理的建设。尽管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二十五圆通的真实的止观的修学,但是你必须先把不迷的基础打好,就是很清楚地分别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八个字,我们可能要去学将近一年的时间,要花一年的时间学这个道理。那对以后的整个心念的止观,会打好比较坚固的基础。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分三:子一、请问。子二、说示。子三、领悟。好,我们看第三段,约观河显见性无迁。这一科是“十番显见”的第三科。我们对标题作简单的说明。这个重点在“观河”,就是观察恒河的水。其中有两个内涵:一个是能观的见性;第二个是所观的恒河,即所观之境。佛陀通过我们观察恒河的因缘,来借事显理。从观察恒河的事相,去开显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就是约着观河来显现见性是没有迁变的。这当中有三段:第一段“请问”,第二段“说示”,第三段“领悟”。子一、请问。分二:丑一、阿难密请。丑二、匿王显问。我们看第一个,“请问”。“请问”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阿难的密请;第二段是匿王的显问。丑一、阿难密请【第十五讲图一】阿难的密请是说,阿难尊者在这段并没有正式地开口来请法,他是用一种合掌礼佛的方式来秘密地、间接地启请。我们看经文的第一段: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这一段是衔接前面的文,说是阿难尊者跟与会的大众听到佛陀开示“客尘、主空”的道理——我们内心当中有所谓的“主人”,即无量劫来我们对于无上菩提的这种上求下化的愿望,这是我们不变的;第二个是“客人”,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想法。把主客的内涵区分出来。阿难尊者听到佛陀有关主客的这种生灭不生灭的教诲,他产生一种“身心泰然”的感觉。这个泰然就是舒适安乐的意思,非常的舒适安乐。,!这一段我们加一个解释。蕅益大师在这一段说,为什么阿难尊者听到这个道理会舒适安乐呢?我们知道阿难尊者在前面“七处破妄”的时候,把整个我们这一念心可以说是破到“觅心了不可得”。阿难尊者当时的心情非常的惊怖,因为他产生了一种断灭的思想。经过“十番显见”的前面两科,发明见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时候他找到永恒生命的一个依止处。你看那些禅师开悟以后会说,我终于找到生命的落脚处了。就是生命的变化当中,他有一个依止处。阿难尊者的心情也是这样,他找到一个心中的落脚处,所以他感到舒适安乐。我们再看第二段: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刚刚的“身心泰然”,是讲他现在的状态。这一段是他对过去的回忆。忆念过去无始劫来,忘失了自己的真如本性,一直跟着心中的缘尘分别影事。其实这个就是妄想。那么妄想为什么分成缘尘、分别、影事这三段呢?首先我们看缘尘。妄想的生起是由六尘引生的,就是攀缘六尘,一定首先有一个所观境。第二,有一个能分别的心,我们对六尘产生分别的功能。这个分别的心跟所缘的境,心境和合的时候产生一个影像。比如说今天我这个心去接触这个花的时候,我产生一种分别:这个花很漂亮。“这个花很漂亮”就是一个影像。这是一个印象,这就是我一个想法。我每一次起这个想法的时候,这个想法就会产生引导的作用:诶,这个花很漂亮。其实我们就活在心境和合产生的一种影像之中。而这个影像,如果我们不加以破斥,时间久了,对我们就会产生一定的牵动作用。所以你看,我们的生命累积了很多很多的影像,有正面的影像,有负面的影像。这个都是所谓的妄想。我们会从过去的经验、过去的影像当中,来产生行动。这个就是由缘尘产生分别,由分别产生影像。这是阿难尊者对过去的回忆。我们再看第三段: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那么现在终于能够开悟了。这个开悟,从本经来说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知道妄想是生灭的,是空寂的,是没有真实体性的;而我们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是本来具足,是经常存在的。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孩,遇到了慈悲的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依止的心情。这个时候,他一方面合掌礼佛,表示对佛陀的感恩,一方面他心中希望如来能够进一步地开显身心当中的真实跟虚妄,所谓生灭跟不生灭,这两种差别的体性。对这段经文,蕅益大师如是说:阿难尊者从前面两番的开示,已经领悟到了我们真如本性的存在,但是并没有很深刻,所以他这个时候希望能够进一步地启请。而这一段的启请,阿难尊者并没有开口,他只是心中的一种愿望,这叫作“密请”。这样的启请其实是阿难尊者最后的启请。他整个启请,可以说是贯通整个前三卷《楞严经》的后半段。从此处到第三卷末的经文,都是因为这样的密请才有佛陀的开示。这是阿难尊者听完了“十番显见”的前面两科,显出见性后的一个情况。丑二、匿王显问【第十五讲图二】我们再看波斯匿王的反应。波斯匿王的显问,是直接用开口的方式来请问的。我们看经文: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在听过前面两番的开显见性以后,波斯匿王的反应相当的强烈。所以这个时候在法会当中,波斯匿王就站起来。阿难尊者当时并没有开口,波斯匿王开口了。他白告佛陀说:我过去还没有亲近佛陀、还没有听闻佛法之前,曾经亲近过外道。这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两种大外道:一个是迦旃延,一个是毗罗胝子。迦旃延跟毗罗胝子这两个外道,是整个印度当时外道六师中的其中两师。印度外道基本的思想有六种,就是六种师。这六师当中,每一个师都有十五个弟子,所以就有九十个外道。再加上他们的师父——六师,就构成了九十六种外道。九十六种外道,其实就是六种思想。迦旃延这个外道的思想认为:生命由大梵天所创造。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死了以后,还要回到大梵天去。所以你在整个过程当中,造善也不会创造安乐的果报,造恶也不可能创造痛苦的果报。我们的生命只要做一件事,就是皈依大梵天,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可以。这是迦旃延的思想,大梵天的思想。毗罗胝子,我们一般叫自然外道。他认为生命就是一个偶然。这个生命就像一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有时候往东边飘,有时候往西边飘。所以生命的快乐跟痛苦,只是一个偶然。你为什么会有痛苦?你为什么会快乐?这是完全没有因缘的。你的运气不好,所以你痛若;你运气比较好,所以你快乐。这种思想,也是拨无因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迦旃延跟毗罗胝子,他们的思想论点不完全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属于断灭的外道。他们的思想的共同点是“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意思是,当一个人死亡以后,就不可能再有生命现象;你只能够活一次,你的生命只有这么一次。你死了以后,就叫作涅盘。涅盘不必修,只要死了以后,这个不生不灭的涅盘就自然出现。这个观念的问题点在于:此身死后断灭。这个思想是很可怕的。如果我们没有来生,我们造善造恶完全没有意义了。那人生变成只有及时行乐,因为没有来生,你造善干什么?你就没有必要去断恶修善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拨无因果。波斯匿王把他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提出来:“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我现在亲近了佛陀也听闻了佛法,但是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结啊:到底有没有来生?到底什么是生命的真相?我还是有很多疑惑。希望佛陀能够为我去发挥、去证明这一念心不生灭的本性。不但是我有这种想法,今此法会大众,只要是还没有成就圣道的凡夫,都希望能够听闻这样的道理。这是波斯匿王听了前面两段的“开显见性”以后的感想,从外道断灭的思想的角度来请佛陀开示。子二、说示。分二:丑一、明身有迁变。丑二、明性无生灭。佛陀先回答波斯匿王的启请,然后再回答阿难尊者的启请。因为波斯匿王是显问,他是直接开口,所以佛陀对直接的部分先回答。我们看下一段。下一段等于是佛陀正式的开示。这一段当中分成两段:一、明身有迁变;二、明性无生灭。丑一、明身有迁变【第十五讲图三】我们看第一段的说明。身有迁变是说,这个色身是迁流变化的。在前面的“七处破妄”当中,佛陀破妄的态度是直接了当的,破除我们这一念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说是“觅心了不可得”。但是对心的变化、身心世界的这种生灭相,并没有讲得很清楚,只是直接把它破掉。这一段就讲得很详细了,对色身的这种迁流变化讲得很详细。好,我们看经文: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陀在开示之前,问波斯匿王一个问题说:“汝身现在”,我就就着你的色身来发明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我们讲“就路还家”,就着因缘来开显真理,借事显理。佛陀说,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波斯匿王,你认为你这一期生命的色身,是跟金刚一样常住不朽坏,还是终究会变坏、会死亡呢?波斯匿王回答说,我的理解,我认为我这一期的生命,终究会从变灭,最后死亡,最后消失掉。也就是说波斯匿王理解,有生必有死。即使我这个波斯匿王,有过去的福德力量,贵为国王,但是也很难避免这样的变化消灭。这个是波斯匿王的回答。那么,佛陀针对这样的回答,再进一步地加以开示。我们看下一段: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这时,佛陀进一步问说:波斯匿王啊,你现在的色身还存在,你怎么就知道会变灭呢?佛陀的意思是说,你波斯匿王根本就没有死亡的经验,你今生出生到现在,都没有死亡,都没有消失过,你怎么知道你的身体会消失呢?因为你没有这个经验嘛。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啊,我这个无常变坏之身,虽然我都没有死亡,都一直存在,从小到大、从大到老都没有消失,但是我可以用智慧来观察。我们讲一下这个智慧。智慧的观察有两种:一种是现量,就是亲证,亲自看到——圣人的心亲证真理,证到我空法空的真理。第二种是所谓的比量,我没有看到,但是我从一种理论上来推度。这以下的文,都是波斯匿王的一种比量,他那种观念上的智慧的推度。他说,我观察,我不是用眼睛,是用智慧观察。我观察我现前的色身有两种相貌:第一个,念念迁谢;第二个,新新不住。这是他对色身的理解。这一段经文,我们根据圆瑛法师的注解,他讲得比较好。我们先解释什么叫“新新不住”。新新不住,简单地讲,就是我们的色身是前后变化的。所以圆瑛法师说,前念的叫作旧,后念叫作新。你看你的色身,昨天的色身叫作旧,就是旧的你,今天的色身是新的你。就是我们的色身它会从旧而变成新,然后新的东西又变成旧,又变成另外一个新。这就是一种前后变化。第二个,它在变化当中,又念念地迁谢。这就是一种前后的相续。前面是讲变化相,这讲相续,就是前念既灭,后念即生。旧的一消失,新的马上产生。它不会产生断灭,它会有一种所谓的相续的相貌出来。,!波斯匿王对色身的观察,是通过比量的了解。他知道自己的色身是一个变化相,是相续相。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就像香火——你看那个香,你把这个香插上去,我们感觉这个香是不动,其实它是在变化。它慢慢地烧、慢慢地烧,渐渐地就把炭的部分给烧掉了。它是慢慢地趋向殒亡,最后消失掉。所以我肯定知道我的色身总有一天会消灭、会穷尽,不可能像金刚不坏的。佛陀印证,“如是”。就是你对色身的观察“念念迁谢,新新不住”,这样的一种变化相、相续相是正确的。佛陀下一段根据这样的判断再加以开示。我们看下一段:“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前面波斯匿王讲到他生命的一个相续变化,佛陀就要从这个相续变化当中作一个比较。佛陀说:大王啊,你现在的年龄已经慢慢地衰老(波斯匿王是跟佛陀同一天出生的。也就是说,他现在这个时候是六十二岁,佛陀也六十二岁。所以他的年龄已经衰老了)。那么你这个外貌,跟你孩童的时候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你说你这个变化,到底是越变越好,还是越变越坏呢?问这个问题,说变化是没有错,是怎么个变法呢?波斯匿王回答说:我的变化是这样子的,跟您老报告。我过去做孩子的时候,我的皮肤(这个“腠”就是纹理)非常的丰泽光润。慢慢地长大以后,血气非常地充满。诶,这就是变化了。从年轻到壮年。最后呢,如今颓龄,到了衰老的年龄。“迫于衰耄”,这个“迫”就是为光阴所逼迫。也就是说我们的改变,不是我们自己愿意的,是被光阴所逼迫,而变成了衰耄(六十岁叫衰,七十岁叫老,八十岁叫耄)。我现在已经到了六十二岁了,已经慢慢地达到了衰耄的年龄。达到这个年龄的身心世界是什么相貌呢?色身是:外表看起来已经是非常的干枯憔悴,没有像前面那么的丰泽光润;内在的精神也变得昏昧不清了。头发渐渐地白了,面皮渐渐地产生很多很多的皱纹。我在想,我再活也不会太久了。所以现在的身心世界,怎么能够跟年轻的时候比较呢?根据波斯匿王的描述,他的变化是从年轻的时候,变到强盛时期,再从强盛时期变成到衰老时期。他的身心世界是这样变化的。这样的变化是比较粗的。佛陀又继续地再追问。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惟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这是把整个变化相,作出比较详细的说明。佛陀说:大王啊,你外表的色身、内在的精神的变化,应该不是突然间变化的吧?你说你现在慢慢老了,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应该不是突然产生的吧?波斯匿王说:是的,我身心世界的变化是“变化密移”,是由很多很多微细的小变化构成一个大变化。而这样的小变化,其实微细得我实在是没有感觉的。那个变化,就像古人常说的草里的冬瓜,你不见其大,但是它渐渐在长。你看那个冬瓜,今天看这么大,明天也这么大,其实它每一秒都在长大。这个变化是刹那刹那变化。所以我对这个变化,其实是很难感觉出来的。总而言之是由寒暑(寒暑就是一年一年,一年就一个寒暑)一年年地过去,慢慢地、慢慢地到了现在六十二岁。这样的很多很多的小变化,构成一个大变化。那么这一个变化是什么相貌呢?“何以故”,为什么是这么一个变化呢?他就回忆了。他说,我记得在二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叫作年少,但我的容貌已经老于十岁了。就是二十岁跟十岁比,已经比较老了。三十岁又比二十更衰老。现在是六十二岁,再观察五十岁的时候,诶,五十岁还算是强壮。波斯匿王的结论是:人出生以后是一天一天地衰老。这里的衰老,是用十年来作一个判断。这以下再把它细分。世尊,我看到了这个微细的变化,这样一种衰老的迁变,所谓的殂落,这中间的迁流变化,前面只约着十年。假设让我很微细地根据智慧来观察,其实我们的变化,何止是一纪(一纪就是十二年,十二年就一纪)。不是十年,不是十二年,微细来说应该是一年一年在变化;也不止是一年一年在变化,应该是一个月一个月在变化;当然也不止一个月一个月,是每天,乃至于我把心静下来的时候,可以观察到我的身心世界是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没有在停止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水流,它是动态的。所以我知道我的身心世界,从这个动态的变化,我感到我一天天地衰老。所以我得到一个结论:我有一天一定会死亡。这个是波斯匿王在佛陀的追问之下,把他整个生命的变化情况说出来。,!这段的经文,虽然是出自波斯匿王之口,但是得到佛陀的印证。这一段的因缘观,讲到两个观念,值得我们一提:一个是讲到诸行无常,一个是诸法无我。无常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个变化,从经文上来看,是刹那刹那的、念念之间的变化。比如你现在说:诶,我现在怎么样。其实你讲这个“我”,已经是前一刹那的“我”,现在的“我”又是一个新的“我”。所以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我们不是静态的,生命没有所谓的静态。除了真如本性以外,都在动,所有的因缘都在动。所以我们要觉悟,我们是活在一个变化的、动态的环境中。这叫诸行无常。第二个,诸法无我。这个是比较可怕的。它在变化的时候,你作不了主。你说:诶,我不要变化。不可能!当你出生的时候,你对你身心世界的变化作不了主。佛法的观念是这样:我们对今生是作不了主的,但是我们来生作得了主。你看佛法告诉我们要活在未来,因为来生可以创造,它还没有出现。但是今生的时候,那个业大概都成熟了,要变化,有限,非常有限。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因为你那个业造了,它在阿赖耶识当中,它就要释放出来。所以我们对今生是无我的,你很难主宰的。所以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蕅益大师说,这一段,如果我们好好地体会,能够产生出离心。因为佛教的苦谛,是从无常无我安立的。什么叫作苦谛呢?什么叫作生命的苦呢?是我们对于眼前的因缘没办法掌控。你看我们现在还不错啊,身体健康啊,今天中午还吃得到饭啊……但是问题点在于,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我们的有漏生命跟圣人有一个差别,就是:圣人的安乐是决定的安乐;我们凡夫的安乐是不决定的,现在会出现,明天就会消失了、破坏了,所谓的没有主宰性。所以,苦的意思就是不安稳。这个地方就说明了,从变化当中能够产生一个出离心。不过这个地方它也讲出了一个消息,其实我们的变化还有相续,生命的变化还会相续的。诸位有没有想到说,你来生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可以从这一段经文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个,我们来生跟今生会不一样,会变化;第二,变化当中也有一些相似点。其实我们把昨天跟今天比较,你就知道你的来生。你看,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是怎么样?变化了,但是也有几分相似。它那个变化是怎么样?它是有变化,但是又会相续。所以来生的我肯定跟今生不一样,但是有几分的相似,就像水流一样。你看这个水流流到后面,跟前面不一样,但是味道有几分相似。这个就是一个生命观。当然,这个地方,它所要强调的观念是无常变化,就是,色身是无常变化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对现前的因缘产生出离。丑二、明性无生灭【第十五讲图四】我们看第二段,明性无生灭。在变化当中,其实我们有一个不变化的,就是我们的见、闻、嗅、尝、觉、知这六根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好,我们看经文: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听完波斯匿王的报告以后,佛陀就问大王说:你能够如实地看到你的身心世界是迁流变化、永远不停止的,所以你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你的色身终将消灭。这是正确的。你进一步地也能够体会到,当你的色身消灭的时候,当你现在的色身在变化的时候,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不会变化的本性吗?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波斯匿王说:我不知道。我只看到变化的相状,我没有看到不生灭的本性。这一部分我是没有看到的。佛陀说:你只看到生命的一部分,没有看到生命另外没有变化的部分。所以我现在就要开显,让你知道另一部分,这种不生不灭、不会变化的本性。佛陀从变化当中开显不变化。我们看佛陀有两段的开示。我们先看第一段。看经文:“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前面波斯匿王在描述他色身的变化的时候,佛陀都没有开口,只讲一个“如是”表示同意。但是因为波斯匿王看到的生命是一个局部的生命,看到变化的生命,没有看到一个不变化的生命,所以佛陀这个时候要点醒他,说:波斯匿王,你在几岁的时候就见到了恒河呢?你回忆一下你什么时候见到恒河。波斯匿王回忆说,我在三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带着我去拜见耆婆天(耆婆天就是长寿天。印度习俗,小孩子到三岁的时候,一定要去拜见长寿天,来祈求生命的平安、快乐。虽然波斯匿王身为王族,他也不能避免这个习俗,所以他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带他去拜见长寿天。在拜见长寿天的途中,他经过了恒河水)。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就告诉我说,这个就是恒河。所以我三岁的时候,我的眼睛或者说我的内心,就能够看到恒河,就能够感受到恒河的存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佛陀说:大王,正如你所说的。你前面说你这个色身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衰老于十岁,乃至于六十岁的时候,也衰老于五十岁。在一年一月一日,乃至于在念念之间,色身是迁流变化的。你三岁的时候见到恒河,到了你十三岁的时候见到恒河,经过了十年。这十年当中那个恒河的水,到底有没有什么变化?波斯匿王说,恒河的水,我十三岁去看它,就跟三岁的时候看它完全一样,都没有变化;乃至于到六十岁,我去看恒河的水,也都没有变化。我们加以说明。水有两种:第一个从外表来说,它的水质当然会变化。恒河水在印度叫作圣水,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到恒河去洗澡,就能够消业障,能够生天。所以很多人为了消业障,就整天去恒河洗澡,当然污垢越来越多了。水的水质越来越脏,越来越污黑,这个是变化了。但是那个湿性是没有变化的,身为水它永远是湿性的。你看我们讲地水火风,火永远是热性的,不管是大是小,它的体质是热性的。那么水本身呢?它的水质变化了,但是那个湿性是没有改变的。这是一个消息了。可见得在生命的变化当中,有些是不变化的。佛陀从这个地方已经透露一个消息出来了:水质改变,湿性没有变。所以我们看生命要看到两面性,看到它的作用的变化,还要看到它的体性是不变的。这是大乘佛法的双向思考。:()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送爱上天堂之二罪人无罪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这个皇帝换我当  快穿之偶尔在异世界带娃  穿成阿甄那些年[三国]  震惊:躲进冷宫还被宠  我在都市筑仙境  诸葛会物理孟德挡不住  和大佬前男友重逢后  镇守藏经阁百年,投资天命反派  我在星际召唤华夏老祖宗  不是哥们,你也穿越者啊?  快穿,宿主他图谋不轨  高中三年,无人知道我已觉醒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仙侠:仙人抚我顶,我授仙人长生  季时茜  陈不凡江语柔陈思汝  炼刀录  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  

热门小说推荐
四爷小娇宠

四爷小娇宠

睡了一觉,就要被送到清朝?!别人家不是得各种事故的么,为啥自己睡个觉就穿了?!别人免费拿空间,自己的为毛就是有偿?这就罢了,别人家的空间那是满地的灵芝人参,自己的咋就一口井?别人家,越想越是别人家的优秀!舒舒觉罗氏沐婉泪流那个满面。某位爷搂着他的小宝贝哄道沐沐,莫要生气,爷是你家的!如果您喜欢四爷小娇宠,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纵目

纵目

古铄,机缘巧合得纵目,扶摇仙门,纵目长生。如果您喜欢纵目,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商先生的小确幸

商先生的小确幸

几年前,她因他家破人亡,一夕之间生活跌落谷底。几年后,再次相见,雪九惊恐的看着面前的男人,颤着唇问你怎么还没有被恶鬼勾去魂魄?你怎么可以好好的活到现在?商阙冰凉的指腹划过她颤栗的唇九九,我过得并不好没有你的日子犹如地狱,我怎么可能过得好?那时他还太年轻,并不知道怎样去爱她。每一个爱字都伤她至深。商阙最后才知道,原来他的九九早已对他芳心暗许,是他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前期校园后期霸总)—他是让你漂泊无依的人,而我想成为你的归处。墙裂欢迎预先收藏。如果您喜欢商先生的小确幸,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我真不想当小说家啊

我真不想当小说家啊

连扑三本的扑街小说作者纪拙获得系统。只要写一本火了的书就给奖励属性点,而书扑了还给予鼓励性奖励。这不起飞?然后纪拙看了眼鼓励性奖励给的钱。呵呵,写小说果然死路一条。写小说我不会,扑街我还不会?简介二某著名访谈节目针对著名作家纪拙先生的采访。主持人纪拙先生,请问你在创作方面有什么心得吗?纪拙就那么写。主持人哈哈,纪先生真是幽默。纪拙我不幽默。主持人那对于一些新人作者朋友,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纪拙什么不火写什么。主持人哈哈纪拙翌日,新闻报道。著名作家纪拙先生的幽默文学著名作家倡导新人写作更应该随心随性,不受拘束作家纪拙称,新人作者应拥有挑战不同题材的勇气。纪拙,???本书又叫写小说死路一条写小说不会,扑街我还不会?我到底怎么才能扑啊如果您喜欢我真不想当小说家啊,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你是我的栀子花

你是我的栀子花

所有人都称呼秦苏扬为煞神,原因无他,做事心狠手辣,不留一丝余地。我感觉开会活像上断头台。别惹他,我们惹不起!然而某天,助理小心翼翼询问老板,你可以再买辆车,不用一直开我的,太旧了。秦苏扬一本正经省钱给女朋友花。拼尽全力,只为向她靠拢一点,看见的不再是背影。—她笑如栀子般甜美,清新。一笑入他眼,再笑入他心。哪怕他没有撼动大象的力量,他也要拼尽全力去守护,保护好她。你有没有想我?没有,我想你做的菜。夏恩妤直接否认。你想我做的菜,是不是间接在想我。顾泽微微一笑。你厚颜无耻!顾泽走过去,一把抱住脸有些微红的夏恩妤可我想你,想你想得紧。倾尽所有,只为靠近她一点。所有的温柔献给最爱的人。本文算有两个男主,没有男一男二什么的,不是后宫!!如果您喜欢你是我的栀子花,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我在九叔世界里面努力加点修仙!

我在九叔世界里面努力加点修仙!

起点九叔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喜欢九叔的支持一下,成为作者时间比较短,写一个原汁原味的九叔。还有一件事,罗素穿越前年龄并不大,女主不是冯宝宝,主角无根生。人分好人坏人,尸分僵尸干尸。九叔语重心长的说道,伏魔咒现在好好学,你现在还小,过个五六年,你就能学会了。罗素点了点头,心中默念深蓝加点加点加点,在地上尿出了一个黄色的符文,眨了眨眼睛,看向了九叔,是不是这样啊?九叔???!!!还有一本精品小说诸天从迪迦开始,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作者名字叫我真不是小号如果您喜欢我在九叔世界里面努力加点修仙!,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