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九页,子二、破有体。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有两个重要的次第:第一个是安乐道,第二个是解脱道。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就是依止我们这一念的信心,去攀缘外在的人事,生起善念,或者是布施,或者持戒,或者忍辱;依止这样的善念,我们成就一种善业力;由这种善业力,会招感我们来生安乐的果报,让我们身体健康,财富非常的具足,有种种美好的眷属,让我们生命得到一种快乐的感受。但这个快乐的感受,基本上是无常的,这个果报快乐结束以后,它就消失掉了。我们刚开始修学,偏重在一种业力的修学,就是依止一种生灭心去攀缘人事,而创造一种善业。刚开始的心都是向外攀缘,这是正常的。慢慢地我们就开始提升,从安乐道而趋向于解脱道。解脱道的特色,他的心已经不再向外攀缘了,他回光返照我们这一念心——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依止我空法空的智慧,破除心中妄想的执取,而照到了自己清净的本性。我们讲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清净的本性当中破除自我意识的执取——用无我观,照了清净的本性,我们心中的烦恼就慢慢地淡薄了。所以它的重点,在一种正念的修学,达到临终的正念。因此我们可以把大乘佛法分成善业的修学跟正念的修学这两种次第。我们可以从本经的缘起当中看得出来,阿难尊者刚开始他为什么出家?他就是缘佛陀的三十二相,所以发起好心。这是一种善业的修学,所以佛陀并没有否定。佛陀说:善哉!阿难。佛陀也是一种鼓励的态度。只不过阿难尊者他进一步要问成佛的、要趋向无上菩提的一种大乘止观,也就是说阿难尊者他不想只是安住在善业,他想要成就正念,所以佛陀就开显了本经的首楞严王三昧:我们怎么去观照我们的清净本性,我们要怎么样回到我们的清净本性,就是我们怎么样把心带回家。这就是我们本经的修学宗旨。子二、破有体。分二:丑一、约内外出入破。丑二、约一多遍不遍破。好,我们看《讲义》的“子二、破有体”。这个地方阿难尊者他的执着是说,“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说你那个心在哪里呢?阿难尊者说,我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比如说我的心去攀缘这个花,当我的心跟花接触的时候,“随所合处,心则随有”,心就出现了,就在那个境的地方出现了——心境相合的处所就是心的自体。佛陀说那你这个心是有自体,还是没有自体?如果是没有自体,那么前面破过了。没有自体那当然就是合乎真理,本来就没有自体。假设是有自体——佛教里面佛陀经常用这种反证的方式,先假设它有自体,然后再证明有自体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结论是没有自体。有自体怎么破呢?这个地方两段,第一个,约内外出入破;第二个,约一多遍不遍破。丑一、约内外出入破我们先看第一段,用内外的出入来破。我们看经文: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假设你这一念心是有真实体性的,当然有真实体性它就必需有一个处所。我们就来找找它的处所在哪里。比如说你现在用你的手去捏你的身体,比如说你用手去捏你的脚,这个时候,“汝所知心”,当你的手跟脚一接触的时候,你会产生一个感觉跟想法。这种感觉、这种想法、这种心的明了功能是怎么来的呢?是从身体之内而出,或是从身体之外而入呢?你刚刚讲说“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你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心就出现了,那么这样的一个自体,是从身体里面跑出来的,还是从身体之外跑进来的呢?假设是从身体之内出来的,那么就跟第一科一样了,你就是心在内,前面破过了。假设是从身体外面而来的——哦,我这个感觉的感受是在身体之外,我一捏我的脚的时候,它从外面跑进来,那么你应该先看到你的脸才对。但事实上我们看不到我们的脸,所以从外面来也不对。结论就是这个内心的自体是没有处所的。其实到这个地方,已经把有体给破了。下一段是阿难尊者另外一个执着。我们看:【第九讲图一】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否?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佛陀把前面这样的一个——这一念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随所合处,心则随有”的自体破了以后,阿难尊者又产生另外一个执取,说是“见是其眼,心知非眼”,应该是讲,我能够见到我的脸,应该是眼睛能够见才对,心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想法、一种明了的功能。见,能够见的是眼睛才对啊。“为见非义”,那么佛陀您说的“若从外来,先合见面”,好像是用心来见;那么这样子以心来见,是不合乎所谓见的涵义。阿难尊者意思就是:以眼睛来见,才合乎见的涵义。佛陀说,若眼根真的是能够见,那我们讲一个譬喻:你在房子中间,这个门能够见吗?当然不能见。一定是门里面有一个人,依止这个门看出去,才能够见到万物。所以眼根只是一个门,一个工具而已。或者说,已经死亡的人,他的眼根还在,他们能够见到东西吗?都见不到,因为他的心已经消失掉了。所以眼根只是一个色法,它只是物质四大所成的色法,真正能见的是那一念心。我们讲六根门头,见闻嗅尝觉知这六种功能。其实因为我们有明了的心,才能够产生见闻嗅尝觉知的功德,是心能见。其实这一段是一个兼带的破斥。这个地方是破内外出入——是从内而出,或者是从外而入,来破有体的执着。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丑二、约一多遍不遍破【第九讲图二】我们看第二段,约一多遍不遍破。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前面是约内外的出入,这个地方是约一体、多体、遍体、不遍体来破。佛陀说,阿难,你说你这个觉了能知之心,你能够有感觉、有想法的心,是一定离开了尘境有它的自体,那么我问你,这样一个内心的妄想的自体,是单一的自体,还是一个多重的自体?这种自体是一个普遍的、整个的自体,还是一个不普遍的、只是局部的自体?这里提出四种问题,一体、多体、遍体、不遍体。好,我们看佛陀是怎么个破法。先破“一体”:假设你说你那个能感觉、能想的那个心,是一个单一的自体,就是你的身体的四肢,你整个自体是单一的,是不能分割的。这样讲的话,你用手去捏你的四肢当中一肢的时候,你四肢都应该有感觉。因为你自体是单一的,是整体性的,不可分割的。如果有感觉的话,四肢都有感觉。如果都有感觉,“挃应无在”,你在捏你的手或者脚的时候,你所捏的地方就不能有固定的处所。假设你捏时有固定的处所,那么你这个“一体”就不能成就了。你看我们捏左手的时候,我们只有左手有感觉,右手没有感觉,所以它这个感觉也是局部的。你不能够说我这个明了性是一个单一的自体,是整体化的,不能这样讲。单一自体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我们摸左手只有左手有感觉,摸右手只有右手有感觉,所以它是有它固定的处所的作用。我们再看“多体”。“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你说我这个感觉是可以分割的,头有头的感觉,手有手的感觉,脚有脚的感觉。各自有各自的感觉,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这个感觉想法是独立的,那这就有问题了,则成多重心体之人。那么哪一个心体是你呢?你这一个身体,有这么多重的各别独立的感觉,你以后就是成就多佛了,因为一个感觉就成就一尊佛嘛。所以这个“多体”是不能成立的。假设是遍体,“同前所挃”。那遍体跟前面一体是一样的,就是普遍身体当中只有一种感觉,那么你摸一个地方应该全身都有感觉,跟事实不符。“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你说我这个感觉是不普遍的,这样讲的话,你去摸你的头,又同时摸你的脚的时候,当你的头已经有感觉了,你的脚就应该没有感觉了,因为它不普遍嘛。这跟事实不符,你摸你的头,有头的感觉;摸你的脚,有脚的感觉。所以这跟“不遍”也不符合。癸三、结破结论: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这个地方我们要讲一下。《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产生很美好的善念,这也是造一个善业,这种作用都存在的。只是它这一念心没有自体,是心无体。很多人就问:什么叫有体?什么叫无体?怎么叫作我的妄想没有自体?你现在生一个想法,你这个想法会随外境的变化而改变,就是没有自体。比如说有人赞美我们:诶,你这个人很好啊!我们很欢喜。这个欢喜的心有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因为你心中是缘“你这个人很好”——我们是缘这样的一个名言的所缘境,才产生欢喜的感受,当这个所缘境我们忘掉了以后,这个心也就消失掉。也就是说,要有这个境,你才能够有这个心;你这个境消失了,这个心也消失了。那你这个心就是没有自体,只有作用而没有自体。《楞严经》把它叫作缘影之心。我们过去习惯跟着这样的缘影之心的妄想在跑,所以我们永远找不到我们的本来面目,问题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就是我们一直放弃我们的本性,忘掉我们的主人翁,跟着妄想在走。这个妄想就像猴子一样,抓了一个所缘境,就攀缘它;然后放掉一个,又抓一个;又放掉一个再抓一个……所以使令我们的生命产生一种不断流转的力量,就是十二因缘的灵动产生。现在应该怎么办?我们过去的心是向外攀缘外境的,所以产生很多的感觉,很多的想法。像这个时候,佛陀会告诉你:不要向外。你向外产生的想法都是没有自体的,都只是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想法,这是生灭心。你要找到一个永恒的感觉、永恒的想法,你要向内去找。我们到目前还没有讲到真心,现在只是破妄,到最后会显真。你说破到最后,我什么心都是生灭的,那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后面会说到,它有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前面佛陀一再告诉我们,觅心了不可得。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佛陀他的思考模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佛陀破我们这念心没有自体,他的方法是:你从什么地方来?你问这一念心,它的处所在哪里。一个东西有自体,它一定有依止的处所,但是我们找不到它的处所。你看,我捏我的手有感觉,但这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没有。等到我今天把这个捏的地方放掉了,这个感觉又跑到哪里去?没有。所以蕅益大师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未生无潜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就是说,我还没有捏我的手的时候,那个感觉躲在哪里呢?未生无潜处——它也不知道在哪里。我在捏我的手的时候,那个感觉住在哪里呢?也没有地方。等到捏完以后,那个感觉又跑到哪里去了呢?又找不到了。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结论就是:它是没有自体的,它只是因缘产生的一时的“作用”而己。既然只是一种“作用”,我们就可以破除这种自性执,就可以不随妄转。辛六、破转计中间。分二:壬一、破泛计。壬二、破正计。我们看第六段,破转计中间,就是执着我们这个明了分别的心是在中间。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是破泛计,第二个是破正计。壬一、破泛计。分二:癸一、泛计。癸二、泛破。“泛”就是浮泛的执着,一个含糊笼统的执着。我们先看“泛计”,再看怎么去破它。癸一、泛计【第九讲图三】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阿难尊者他又产生另外一个执着,说世尊啊,我过去做佛的侍者的时候,曾经听到佛陀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诸大菩萨、法王子(菩萨叫法王子。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菩萨发菩提心、行六波罗蜜,未来要继承佛位,所以叫法王子)谈实相。佛陀在跟诸法王子谈诸法实相的时候,谈到一个观念,说我们这一念心啊,它不在色身之内,也不在色身之外。佛陀讲过这样的话,这个的确是佛陀的教诲。以下是阿难尊者听到心不在内、不在外,他个人产生的执着。阿难尊者他就说,我把这句话思惟了一下,心不在内,也不在外,“内无所见,外不相知”……什么叫内无所见呢?就是“内无知故,在内不成”。就是我们这一念心,不能看到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所以心是不在内的。这个是成立的,前面已经说过了。那我们这一念心呢,“外不相知”,就是身心是互相能够了知的,所以心也不在外。这个前面也说过了。所以我现在得到一个答案是:“今相知故,复内无见”。我们身心又能够互相了知,又看不到身体里面的东西,所以应该是在中间。阿难尊者并没有把“中间”的明确定义说出来,到底是以色身为中间,还是以外境为中间?并没有讲出来。这个地方值得我们一提的,就是谈到诸法实相。我们说一下什么叫诸法实相。佛陀跟诸大菩萨谈到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我们生命的真实相。诸法实相是有两部分:第一个是无相,第二个是无不相。佛法在谈生命的时候,谈到空性的这一面,就是我们这个身心世界因缘生,所以它本性是空的。从本体上来说,我们的生命的现象是毕竟空寂的。说是觅心了不可得。但是从它的作用来说呢,我们每一个生命体,你只要有一个起心动念,有一个动作,它就是一个因缘,它就是一个业力。所以说,从作用来说,它是无不相的,它有无量无边的作用,所以创造了十法界的因果。这个地方讲到诸法实相,它是偏重在空性这一部分,偏重在无相这一部分。这是佛陀的诸法实相的意思,不在内,也不在外。阿难尊者听到这句话,他就执着在中间。这是他的一个泛计。癸二、泛破【第九讲图四】我们看佛陀的泛破。佛陀对这样的执着加以破斥: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佛陀先作一个征问,先问他“中”在哪里,双向的征问。佛陀说:你说这个心在中间,你这个“中间”不能够含糊笼统。那么“非无所在”,它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处所,才能讲中间。你说心在中间,那这个中间到底在哪里呢?“为复在处?”是在身体之外的外境当中,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有一个中间?还是在色身——你的身体本身的中间?是在外境的中间,还是在色身的中间?你这个要讲清楚。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先看如果是在身体的中间——若在色身的中间,这样的话有两种情况:如果是在身体的边缘,比如说上下两边,或者左右两边,那当然不是中间;如果是在色身的正中央,那么就跟身内一样了。前面我们说过了,心在内,你见不到里面这是不对的。所以说在身体的中间,跟第一科就完全相同。假设是在处所的中间,说在一个身外的处所有一个地方是中间。那么这个中间,到底是有所表示、有所显现,或者是无所表示、无所显现呢?如果你说这个外面的地方有个中间,它是没办法表现出来,那这个就是跟不存在一样了;如果说外面有一个中间是可以表示的,“表则无定”,那么这有个问题,因为中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作一个明确的、固定的定义,它是不决定的。为什么呢?为什么叫“表则无定”?佛陀举一个例子说,比如说有一个人他安立一个标竿,这个标竿叫作中间。比如说我们台湾,我们台湾以埔里插一个铁竿,这个是台湾的中间。这个中间呢,住在东方的人来看,这个标竿是在西边;住在南方的人看这个标竿呢,这个标竿是在北边。所以这个中间的表达,是非常混乱的,这样你这个心体的位置也是非常杂乱的,所以这个中间是不可得的。所谓的以外境为中间,或者以色身为中间,是不能成立的。但是阿难尊者的意思不是这个中间,我们再往下看就知道。壬二、破正计。分二:癸一、正计。癸二、正破。那是阿难尊者所谓中间的一个正式的执着。正计,佛陀再正破。癸一、正计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阿难听到前面佛陀破除中间以后,就跟佛陀说:佛陀啊,我所谓的内心在中间,不是前面的以色身为中间或者以外境为中间,不是这两种中间。我的中间,是我过去听到佛陀讲唯识学的时候,在《解深密经》当中,佛陀曾经说“眼色为缘,生于眼识”……这句话是真理,我们把佛陀的本来意思说一下。唯识学把我们明了的心分成八个识。这八个识有六个识是向外攀缘的,有两个识它不向外攀缘,只是向内执着的。就是前六识是向外攀缘的,第七、第八是执着一个自我意识。第七意识是执我,第八识是一个仓库。前六识这个明了的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要有根境的和合。比如说我今天为什么能够看到这个花呢?我的眼睛要没有坏,要有根才能看到。我要眼睛败坏了,我就看不到了。我的眼睛没有败坏,而且这个花的色尘要现前——根无败坏,而且色尘现前,那么根境和合,我的眼睛的判断就出现了。我耳朵的听闻功能也是这样,我的耳根不能有败坏,而且声音现前,根境和合,这个耳识就出现了。六识都是这样子,所有的心识一定要根境的碰撞,识“啪”出来了。佛陀说根境和合产生识,但是佛陀并没有说这个识是有自体的,它只是一个生灭的作用,当根境一拔开以后,识又消失掉了,所以叫诸法因缘生嘛。你的根跟尘接触的时候,识突然间出现;当我们的根跟尘一拔开以后,这个识就消失掉了,觅之了不可得。佛陀的意思就讲到这个根尘相合产生一个心识的作用。当然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心是没有自性的。那这当中,“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眼根它能够产生了别,而色尘是一个物质,那么当根尘相应的时候,这个明了的心就出现在中间。这个就是我所谓的中间。我们解释一下。前面我们讲说:“心生故,则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则随有。”前面阿难尊者是认为这个心的自体在哪里呢?就是我这一念心去攀缘花的时候,我的心跟花一接触,“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我的心跟花接触的时候,就在花的地方出现我的心。我今天耳朵听到声音,当我听到了声音,我的心就在声音的地方出现。它是在心跟境结合的那个时候出现了;当外境消失掉,那个心也消失掉。但是阿难尊者他没有说消失掉,他认为这个心是有自体的,所以他才会讲到有处所。前面所说的“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是心境和合的时候,在相合的地方出现。这个地方是不同的。这个地方是说,当我的眼根去接触色尘的时候,它的中间产生了一个心体。中间,眼根攀缘色尘的时候,它有一个中间的位置,这个地方把心创造出来。而这个地方就是我心的一个处所,也是我心的自体。阿难尊者的中间是这个意思,跟前面不太一样。癸二、正破【第九讲图五】好,我们看佛陀怎么破。这地方有四段,正破。我们先把它念一遍: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佛陀说啊,假设你这一念心在根、尘——眼根跟色尘的中间,那么这个明了的自体它是兼二?还是不兼二?所谓兼二,就是说你这个心的自体是兼带根、尘两种。也就是说,它的体性是包含了根尘两种?还是它不兼带,它离开了根尘,另外有一个独立的自体叫中间?提出这个问题:是兼带,还是不兼带?我们看兼二的情况,兼带的情况。假设你这个中间的心体是兼带了根尘二种,那就产生一个过失,所谓的“物体杂乱”的过失。物是色法,它是一个所缘境;体是心法,是眼根。眼根跟色尘的自体产生杂乱。为什么呢?因为“物非体知”,因为物这个色尘它是无情的,它本身没有明了性,所以“物非”。“体知”,我们的心这个眼根是有情的。有情当然是有了知功能。所以“成敌两立”,有情的眼根跟无情的色尘,是对立的。一个是有情,一个是无情,你这个中间产生心体,你又把这两个全部包含在里面。不可能!你要么属于有情,要么属于无情。你不可能说我这个心体既是有情,又是无情。不可能!因为有情跟无情是成敌两立的,色法跟心法这两个是对立的,所以兼带二种是不能成立的,你一定要选一个。如果说我不兼带,我也不兼带色法,也不兼带心法,这也有过失。兼二也不成。为什么呢?“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非”就是离开,离开了有情的知跟无情的无知,就没有体性了。我们所有的世间法只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有感情的,有感觉的心法;一个是没有感情的色法。没有第三种情况。你说,我也不是一个有感情的,也不是没有感情的。不可能,没有这回事情。佛法只有色法跟心法,物质跟精神,没有第三种东西。所以离开了知跟不知,已经没有其他的体性,那这个中间到底它是以什么为相?所以你说我不兼带色心二法,也不能成立。所以说在根尘的中间产生心法,无有是处,这个自体不存在。我们一再地讲自体不存在,大家要注意这个观念,不是指它的作用不存在。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根尘一碰撞就会产生一种心识。本来是没有,为什么会有?因为你眼睛去看它,就有了,你眼睛一看就有了。眼睛一看到佛像的时候,就有一种虔诚恭敬的心出来。你看得越久,这个心就造作越久,你的善业就越久。你的心去接触佛号的时候,当你听到佛号的声音,你也会产生一个心识,一种皈依的心识。所以根尘相应产生识,本来就是十八界的一种作用,我们生命体的造业就是根境和合产生一个心识。这就是我们一种造业的力量,这个作用不能说没有,因为佛教的基本观就是因缘观嘛,诸法因缘生。比如说,你来生为什么会有地狱?因为你去缘这种五欲的境,产生贪瞋痴的烦恼。这个也是一种作用,就是一种造罪业。而你来生的地狱,就在每一念的造作当中,你的地狱也慢慢成就。所以因果是丝毫不爽的。我们只是说它的法性本来空寂。所以诸位现在要慢慢体会,法性是空寂的——法性本来空寂,但是因果丝毫不爽。但是,因果丝毫不爽,法性又本来空寂。如果因果有真实性,我们所造的业都有真实性,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谁都没办法成佛,跑不掉了。如果我们所造的业是有真实性,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不可能!带业不可能往生,绝对不能往生。我们造业,只是一时的根跟一时的境接触了,产生一时的心识,这是一种生灭心,而我们的本性还是清净的,我们本性是离念的心体。所以它这个罪业,因为它不真实,所以它没有真实地染污我们的心性,所以我们才可以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才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才可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所以叫作缘起性空。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所破的是,那个心的自体是不存在的,但是作用绝对是存在的。你起善心,真的是有善的果报;你起恶念,绝对是有恶的果报。所以这个地方讲“眼色为缘,生于眼识”,这句话是合乎真理的,你跟什么样的境接触,你就产生一个什么心。但是这个心没有处所,也没有自体。所以你造完的时候,这个心就消失掉。它自己会消失掉,你都不用去对治它。但是那个业保存下来了。所以我们要知道,“觅心了不可得”是指心的自体不可得,作用是可得的。:()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这个皇帝换我当  震惊:躲进冷宫还被宠  快穿,宿主他图谋不轨  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  仙侠:仙人抚我顶,我授仙人长生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炼刀录  诸葛会物理孟德挡不住  我在都市筑仙境  季时茜  不是哥们,你也穿越者啊?  陈不凡江语柔陈思汝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和大佬前男友重逢后  送爱上天堂之二罪人无罪  镇守藏经阁百年,投资天命反派  穿成阿甄那些年[三国]  我在星际召唤华夏老祖宗  快穿之偶尔在异世界带娃  高中三年,无人知道我已觉醒  

热门小说推荐
网游之斩皇创世纪

网游之斩皇创世纪

关于网游之斩皇创世纪手拿斩皇之刃!征服整个东亚区!带天下第一之名!回国一战天下群雄!吾名斩皇!谁能接我一刀!...

今夜有鬼

今夜有鬼

关于今夜有鬼那女警背后有只女鬼,我奋不顾身的扑上去救人,好吧,我救了人,顺便还把女警的裙子给扯下来了,谁能告诉她我不是故意的救了女警一命,却坏了女鬼的好事,女鬼要报复我,各种恐怖各种诡异,我...

将军夫人不下堂

将军夫人不下堂

关于将军夫人不下堂苏倾澜和顾霆是政治联姻,朝中皆知二人从相敬如宾,到苏倾澜对顾霆有了情谊。又到十年后他为了他心中的白月光,一剑刺进了她的胸膛。苏倾澜一朝重生,决心不重蹈覆辙。顾霆,上一世你负我伤我害我,这一世,我不会让你得逞。谁知那人却出现在了自家门口,痴缠不放。苏小姐,可否嫁与小生,已恋慕你许久。许久是多久?之前不过十年,往后可堪还有几十年。...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姐姐是徐惠,天才加学霸,还是桂花女神姐夫是李二,号称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的那位穿越附身的徐齐霖本来是想安静地做一个纨绔,闷声发财,醉卧花丛。但为了老姐和亲人的快乐幸福,徐齐霖只好开启全能,赚钱发家,朝堂争胜,撬动历史改造大唐。如果您喜欢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缘来是你,霍少的隐婚甜妻

缘来是你,霍少的隐婚甜妻

相亲却被当成勾人男友的小三,简筠愤怒大骂我不认识那个人渣!结果从此被人渣缠上。一纸隐婚协议,她成了他的妻,说好彼此不侵犯,谁知霍少转眼就食言,不但强了她的身,还想要她的心。简筠忍无可忍,我...

在奥特世界当法王

在奥特世界当法王

拳拳到肉才是男人的浪漫!说着,颜渊从手腕发出一道新月光线,瞬间将敌人炸成了灰灰。法王使用远程技能,这能叫偷袭吗?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掌握无数技能的奥特法王纵横多元宇宙的故事。如果您喜欢在奥特世界当法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