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页,子三,明鼻识界即藏性。蕅益大师讲到,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他说:“未开圆解,不应辄论修证。”说一个菩萨你没有真正地大彻大悟开圆顿解,你没有资格谈修行。我们没有正式打开智慧眼之前,这个时候叫作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我们不敢说修行。修行,就是你面对任何的人事的时候,你那个观照力要现前。第一个,不迷,这个是最关键。你任何事情的时候能够觉而不迷,你的观照、你心中的灯光要打开。你心中的蜡烛没有点亮之前,你这个叫跟三宝结缘,你这怎么算修行?修行不是说全世界的人都不要来吵我,我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听。这个到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叫作无想定,外道无想定,错损菩提。你把你的整个明了性的功能全部破坏,以后你更难修行,变成一种迟钝的、暗钝的菩萨。我们要永远了解一个情况:外境是没有错的,错在我们心中的颠倒。所以佛陀说,外境就像一把两面的刀,它可以伤害你,但是它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巧妙在你一心。你观照力没有现前,你一定要起颠倒,外境就是对你产生伤害;你能够正确地观照,所有的外境都是你成佛的资粮,你非常需要它的。所以,关键是我们怎么能够在任何因缘当中保持不迷不取不动,而这个不迷又特别的重要。本经当中的不迷,也就是你对于所观境要经常保持即空即假即中的观照力,那么每一个境缘都能够帮助你成佛,你就能够从这当中成就解脱,成就安乐。那么怎么样去观即空即假即中呢?我们看佛陀的开示。这个地方我们讲六识。当然六识对我们引导是很重要,我们六根门头会产生六种的了别性,对我们的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讲说,依止鼻根去相对于香尘的时候,产生鼻识的了别性。而这个了别性,我们应该观察它是即空即假即中,我们就能够还它本来面目,而把这个鼻识的相状会事入理,把它转成如来藏妙真如性。你要能够观照,你就会把这些生灭的因缘当下转成不生灭的佛性。所以问题不在于外境,问题是你能不能转。子三、明鼻识界即藏性分三:丑一、总标三界;丑二、妄相无体;丑三、结妄归真【图一】丑一、总标三界看经文: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佛陀说,阿难!正如你过去所能够明白的道理,我过去在大乘的方便教法,讲到我们依止鼻根去接触外在的香尘,这两种因缘的相互碰撞而产生一个明了分别的鼻识。这段经文也说明了我们今天菩萨所观境——面对鼻识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这个鼻识,其实佛陀讲很清楚了,“鼻香为缘,生于鼻识”,它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但是我们凡夫面对因缘所生法的时候,产生一个坚固的执着,认为这个鼻识是有真实体性的,产生迷惑颠倒。那么,佛陀也就顺从我们凡夫的心情,说,好,我们也假设这个鼻识是有自体的,那你想一想看,一个有自体的鼻识,它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从鼻根所生,以鼻根为它的根本、为它的界限;还是依香尘所生,以香尘为根本、以香尘为界限呢?现在必须把这个鼻识的自体的源头找出来。丑二、妄相无体分三:寅一、非因鼻生;寅二、非因香生;寅三、非因共生寅一、非因鼻生好,我们看下面的经文: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假设这个鼻识是鼻根所生,那你心中以什么为鼻根呢?先把鼻根找出来。如果说你的鼻识是有自体的,而这个自体是从鼻根创造出来的,那佛陀说,那什么是鼻根?先把鼻根找出来。这当中讲到两种:一个是浮尘根。说是“肉形双爪之相”,就是肉团所形成的两个手指下垂的相状,就是我们一般说的鼻子这个浮尘根,眼睛可以见的这个浮尘根。或者是胜义根。胜义根,有人说是一种微细的四大,类似我们讲的神经系统。还是能够嗅闻了知香臭、动摇、差别之性的这个胜义的鼻根呢?这个根到底是浮尘根还是胜义根呢?先作一个总标。这以下,佛陀一一地破斥,先破浮尘根。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假设你的鼻识是从浮尘根所生,这个浮尘根是肉团所成。身为一个肉质的东西,其实它是属于身根的一部分,而身根所了知的是一个触尘,所以应该叫身根,已经不能叫鼻根了。而它所对的境是一个触尘,根本就不是香尘。也就是说,其实严格来说,这个浮尘鼻根,连鼻根的名称功能都不可得,又怎么能够生起鼻识呢?你连鼻根的功能都不能安立,其实它就是一种身根,怎么能生起鼻识呢?这很容易破的。,!我们看破这个胜义鼻根。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好,你说我这个鼻识是从胜义鼻根所生,那么这个时候佛陀也是破这个胜义鼻根。说,你这个鼻根产生了知香臭的功能,那个了知性是从哪里来?我们看这段经文,佛陀其实都不是在破鼻识,佛陀在破鼻根,看到最后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因为鼻识从鼻根所生,鼻根破了,鼻识也就破了。你把它根本破了,那么它所生的鼻识也就了不可得了。说是从鼻根所生,那你鼻根的了知性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以下有三段:以肉为知、以空为知、以香为知。先看第一段。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说是这个鼻根,身上的肉团而产生一种嗅知之功能,那么这个是肉团的嗅知。这样讲,它是属于身根,它所对的是一个触尘。既然所对的触尘,它根本就不是鼻根,因为鼻根所对的是香尘。这样子讲,跟前面的浮尘根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以肉为知”是不能建立的。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说我鼻根的知,是鼻孔当中的虚空产生一种了知性。那么这样讲,虚空自己能够产生了知,产生嗅闻的功能,你的肉团的鼻根反而没有感觉,那这个有问题了。如此一来,应该整个虚空就是你阿难,因为虚空有感觉,而你的肉团没有感觉。那么虚空变成是你阿难之身,而你阿难之身反而变成没有知觉了。那么这样讲,你阿难的色身应该无所在了,因为虚空是无形相的,而虚空变成了你,你变成了虚空,那应该你的色身就无所不在,也就没有所谓形相的问题了,但事实上不合道理的。看第三段。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我的了知性是由这个香臭的味道所生的,那你产生的这个嗅闻之性是属于香尘,是香尘所生,那跟你阿难有什么关系呢?味道自己可以产生一个了别性,那跟你阿难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再往下看。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这一段经文是怎么来的呢?是扣着前面“以香为知”而来。佛陀说以香为知,这样子香产生知,那跟你阿难有什么关系?变成“何预于汝”?那么阿难尊者就从这个地方来救,就是说跟我有关系啊!为什么没有关系呢?香产生知,但是我鼻根产生香嘛。a产生b,b产生c,所以我们也可以说,a产生c嘛。说香产生知,那这个香哪里来呢?香是我鼻根产生的,那也可以啊,那跟我还是有关系啊。我产生香,香又产生知,所以知跟我有关系。那么这样子就来救这个“何预于汝”这一段。看佛陀怎么破。说,好,你说这个香臭之气是你鼻根产生的,如此一来,这个香臭两种流动之气就不必生于伊兰树跟栴檀木。伊兰树是世间上最臭的树,它那个臭味发动出来的时候,四十由旬都可以闻得到。但它的花非常的美丽,是红色的,要是有人去吃到它的花,吃到它的果实,当下颠狂而死。这是一个最臭的,它那个味道就像死尸一样,四十由旬都闻得到。相反的,世界上最香的就是栴檀木,它点燃小小的一铢,在四十里内都可以闻其香气。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既然你的鼻根能够产生香臭之气,那么香臭之气就不必生于伊兰树跟栴檀木,你鼻子自己可以产生。佛陀先作一个按定跟假设,这以下再正式地破。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既然香臭之气都是你鼻根产生的,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假设香臭两种的东西不来你的鼻根的时候,你说你可以产生香气,那你去嗅闻你自己的鼻根,到底是香还是臭呢?事实上,臭就不是香,香就不是臭,这两个东西是不同性质的。你一个正常的人是可以同时闻到香,也可以同时闻到臭。而这个香臭的味道是你产生的,而且你都能够闻得到,那表示你一个人就具足两个鼻根,一个鼻根产生香气,一个鼻根产生臭气,因为香臭体性不同嘛。你的鼻根能够产生香臭,那表示你有两个鼻根。那么“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这样子讲,请问我成佛之道的人,就有两个阿难。那么“谁为汝体”呢?谁是真的阿难,谁又是假的阿难呢?所以这个不合道理。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事实上鼻根只有一个。那么这样子讲,鼻根能够同时产生香,也可以同时产生臭,那表示香臭两种气味应该合为一体了。臭已经变成了香,香也变成了臭,两种差别的体性就变成不存在了,那么“界从谁立”呢?世间上香跟臭的界限又怎么安立呢?所以这不合道理。你说你的鼻子产生香气,是非常不合道理的。你为什么一个鼻子能产生这么多香气,而每一个香气的差别性都不同?这不合道理。所以我们说这个“了别性从鼻所生”是不合理的,它不能自生。,!寅二、非因香生再看下面的经文: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前面是讲不自生,这个地方讲不他生。“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假设鼻识——我们鼻子的了别性是从香尘所生,那么如此一来,这个鼻识就应该以香为它的根本。佛陀先讲出一个譬喻说:“如眼有见,不能观眼。”说眼根产生见的功能,它可以向外看到山河大地、看到花、看到佛像、看到灯光等等,但是你的眼根不能看到你自己的眼睛,不可以。因为自己不能见到自己,眼不自见。自己可以看到别人,但是你自己不能看到自己。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先安立这个原则。好,“因香有故,应不知香。”既然鼻识是因香尘而有,那么鼻识跟香尘已经变成一体的东西,那你就不能够去嗅闻香尘才对,因为你自己不能了别你自己。那这个地方就有两个问题了:第一个问题,“知即非生”。你说,诶,我鼻识能够了别香尘,那表示你的鼻识非香尘所生,因为香不自闻。你可以闻得到香,表示你鼻子跟香两个是不同的东西,才能够产生能所的作用。所以,知的话,表示鼻识非香尘所摄。第二个问题,“不知非识”,说我的鼻识不能了别香尘。身为一个识,最大的功能就是了别香尘,而你这个识产生以后不能了别香尘,那严格来说你已经不是一个识了。那你根本就不是一个识了,“不知非识”啊。“香非知有,香界不成。”你说你的鼻识不能了别香尘,不但连鼻识不能建立,连香尘都不能建立。为什么?因为“香非知有”。说身为一个香尘,它本来就是无情的物质,它必须假借嗅闻功能的显发,才能够显发出来。你现在鼻识既然不能嗅知香尘,那么连香尘的界都不能建立,连香都不能建立了。所以我们作一个总结,“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既然鼻识不能了别香尘,那么我们可以作一个结论:鼻识绝对不从香尘所生。所以不能“他生”。寅三、非因共生我们再看共生。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次了,鼻也不能生,香也不能生,那么鼻跟香合起来当然更不能生,因为中间的界限是不能成立的。你不能够说一个有情的鼻根跟一个无情的香尘创造一个鼻识。否则,这个鼻识一半是有情,一半是无情,那根本就不合道理。这个体性不能安立,所以这个中间是不能建立起来。中间既然不能建立,那么内在的鼻根、外在的香尘也不能建立,所以说“彼诸闻性”——这个鼻识所产生的闻性,其实是一个虚妄的相状。所以我们讲,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无生。为什么无生呢?因为它因缘生,所以它无生。那是因为你有这个业力,所以你跟这个外境碰撞的时候就创造一个假相的味道;当你把这个福报弄尽的时候,这个味道就消失了。其实,你吃东西很香,你不要以为那个东西真的很香,你不要这样想。那是因为你有福报。一个菩萨要知道,你把吃的福报花完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不香了。你试试看,什么东西都不香了。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你要把它参透,你才知道怎么修行。你要是一天到晚心外求法,说,哦,这个东西真的能够产生香气。那你就完了。你一天到晚心外求法,你一辈子找不到你的家,你没办法回家的。为什么说我们今天遇到一个外境,你透过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就能够把它转成如来藏妙真如性?家在哪里?每一个法都是你的家,每一个法也都不是你的家,大乘法就这么妙。每一个法都是颠倒的,每一个法也都是成就的。你的心颠倒,什么东西都是颠倒,你看到佛像也颠倒。有些人看佛像看到着魔,真的看佛像看到着魔:诶,佛像开始对我笑了。你就完了!佛像没有错,错在你的那一念的颠倒攀缘的心。我希望大家要早点把这个道理参透,外境永远没有所谓的对错。你要是对,所有东西都对;你要是错,所有东西变成错。所以,看到外境有问题的时候,你要赶快知道是你内心出状况,你起颠倒了。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其实《楞严经》处处在讲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它是怎么样?“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只是一个“幻妄称相”。但是,你也不能离开它,因为它的体性,“其性真为妙觉明体”。你要把它参透了,你就能够就路还家;你要参不透,你就继续流转,世间上就这个道理。丑三、结妄归真所以总结: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从因缘即假的道理来说,依止内在的鼻根去攀缘外在的香尘而产生一种了别的鼻识,这的确是有它的业力所显现的假名假相假用,菩萨也不能忽略这个道理。但是,“三处都无”,它的真实体性都不可得,都是缘起性空的。总结来说,鼻根、香尘跟中间的鼻识,其实都是非因缘、非自然,都是空有同时、空有无碍,都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是这个道理。结妄归真。,!我们这个鼻识,它主要了别的是香尘,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你看《高僧传》讲到一个印度来的法师,他这个鼻根去碰撞香尘,产生鼻识的时候,它了别性特别强。你看他不懂中文,一个印度来的法师他不懂中文,但是你拿《春秋》《战国》的书给他闻,他闻,哦,这里面有血腥的味道,他能够把味道闻出来;你拿《易经》给他闻,嗯,这里面有玄妙的味道。照讲这是眼识所缘,但是他鼻识能够闻得出来,表示这个人过去有一些禅定的善业。《楞严经》后面会说,一个圣人证得我空法空的道理以后,他六根互用,他那个界全部打破了,十八界全部打破了。什么眼根一定要攀缘色尘产生眼识,这是对凡夫有障碍的人说的。一个初地的菩萨,他眼睛可以看色尘,他眼睛也可以听声音,他眼睛也可以闻香,所以讲即空即假即中。如果说眼识是真实的,那就不能改变。既然我们可以透过修行,透过我们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改变,那表示它是怎么样?“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就构成一个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即空,是菩萨的安住跟解脱;即假,就告诉菩萨,你要多多地积功累德,才能够从一个凡夫的假相变成一个菩萨的假相,最后变成极乐世界的假相,最后变成一个成佛的假相,成就诸佛万德庄严的假相。假相,你也不能说它不好啊,它可以摄受众生。所以,如果你一个人完全不重视假相,你就没办法修大乘佛法;但是你不重视即空,那你就苦恼很多了。一个苦恼的菩萨,你也走不下去。所以即空、即假,这两个缺一不可。子四、明舌识界即藏性分三:丑一、总标三界;丑二、妄相无体;丑三、结妄归真【图二】我们看第四段,明舌识界即藏性。这一段的大意就是说,当我们内处的舌根去接触外处的味尘,这两个东西相互碰撞的结果,产生一个现前明了的分别功能,叫作舌识。而菩萨怎么从这样的一种假相当中会事入理,把这个生灭的因缘转成我们的真如佛性呢?应该怎么去观察它,从相里面去回家,就路还家?讲这个道理。这明明是一个相状,但是菩萨为什么能够从相状当中悟入真理?丑一、总标三界看经文: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这一段是个总标,总标根尘识三种界相的差别。说,阿难,又如过去你所能够明白的道理,我常常说,依止内处的舌根去攀缘外在的味尘,这两种因缘的作用,而产生了一个舌的了别性,叫舌识。这一段正式说明我们这一段经文所要观察的对象是舌识,也正式说明舌识是因缘所生法,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的,也是标出这个道理。先把这个道理标出来,佛陀再详细说明,说它为什么是因缘所生法。“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好,我们先作一个相反的假设。说这个舌识不是因缘所生,它是有真实体性的,那么这个体性是舌根所生、以舌根为根本,还是味尘所生、以味尘为它的根本呢?提出两个问题,佛陀再一一地把这样的假设破掉。丑二、妄相无体分四:寅一、非因舌生;寅二、非因味生;寅三、非因空生;寅四、非因共生寅一、非因舌生看第一段。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假设这舌识是有自体的,那么这个自体是从哪里来呢?是舌根把它创造出来的,说舌识因舌根所生。如此一来,舌根本身就产生了了别酸甜苦辣的味道的功能。这样子讲的话,世间上的那些物质: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等等,那都变成不需要有味道了。因为甘蔗是甜味,乌梅是酸味,黄连是苦味,石盐是咸味,细辛、生姜、肉桂都是属于辣味,既然你舌根自己能够创造了别味道的功能,那这些味道就不需要了,不需要来刺激、来当作助缘了。好,那这个地方佛陀就反问了:既然如此,你可以根据你的舌识来尝尝你的舌根,它是甜的,还是苦的呢?你舌根创造了舌识,那你舌识可以反过来去尝尝你的舌根。说是假设你舌根的体性是苦的(这个地方也包括甜的,就是有味道的情况),那么“谁来尝舌”?那么到底是谁来尝舌根而知道苦呢?因为舌识由舌根所生,那么舌识跟舌根变成一体了。要两个东西相互作用,一定有一个能所才能够尝味道。你两个变成一体,你根本就不能够去尝了,你不能够自己去尝自己。不合道理。“舌不自尝,孰为知觉?”既然舌识不能去尝舌根,那么这个味道、这个知觉又怎么安立呢?所以说,你尝到舌根是甜是苦,根本自相矛盾。,!好,假设“舌性非苦”,说是你舌识去尝舌根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味道的,“味自不生,云何立界?”那表示你这个舌识了别味道的功能根本不能建立起来。那么,这个舌识跟舌根的界要怎么安立呢?因为,身为一个舌识,它就是了别,了别外在的酸甜苦辣,而你了别的结果什么味道都没有,那你这个舌识根本不能安立起来。所以,从根而生不合道理,不能自生。寅二、非因味生我们看他生。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是外面有味道而生的。就是,你为什么产生了别呢?是味道产生出来的。好,如此一来,我们的舌识就变成酸甜苦辣的一部分了。那么这样子,“同于舌根,应不自尝”,就如同前面舌根的道理,你自己就不能去尝这个味道一样。你自己不能尝自己,那你怎么又能够去了别这个味道是有味还是无味呢?既然你舌识从味道创造出来,你就不能去尝味道了,自己不能够了别自己的。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又者,世间上一切味道,所谓酸甜苦辣,并不是单一的物质所生,所以味道是多元化所生的,那么你所生的识体也应该多元化才对啊。既然所生的识是一,那表示这个味尘也应该只有一才对。所生的识是一,能生的酸甜苦辣的体性也应该只是一才对啊。那表示什么呢?表示咸淡甘辛这种味道都变成同一个味道了,都没有分别了。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咸淡甘辛,它的味道的产生有三种情况:第一个是俱生,就是说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味道。比如说甘蔗与生俱来就是甜的,黄连与生俱来就是苦的,这叫俱生;第二个,和合生。和合生就是说,它是经过两个以上的东西和合。比方说黄豆跟盐巴跟面粉加以和合而产生了酱油,所以这个味道的产生是经过两个以上的物质的和合产生的,叫和合;第三个是变异生。变异生就是说,它是经过成熟的过程而产生的。比方说水果,还没有成熟之前是酸涩的,成熟以后变成甜的,这叫变异生。它有和合生味、俱生味跟变异生味。那么,既然它所生的识体是一,那么它能生的味道也是一才对,应该没有分别才对。这个酸甜苦辣既然没有分别,那么这个识就不能构成识了,因为你尝什么味道都是一样,那怎么能够叫作舌识呢?识就是要产生差别了别啊。那么,这个舌识,舌味界,又怎么说以舌根相对味尘产生舌识呢?这三个界都不能安立。所以我们不能说他生,不合道理。寅三、非因空生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这个是讲无因缘生。因为虚空是无情的,你不能够说一个无情的虚空产生一个有情的舌识,这个是不合道理的。寅四、非因共生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说是舌根跟味尘两个和合,那么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次,一半是有情,一半是无情,体性参杂混滥,中间的体性根本不能建立起来,所以怎么能够产生一个舌识界的功能呢?这不合道理。丑三、结妄归真所以作总结: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我们从因缘即假来说,依止舌根去攀缘味尘而产生一个舌识,从一个当下的所谓“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从过程来说,每一件事情的过程,我们的确要承认它有它的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从它的真实体性来说,是“三处都无”,它来无所从,去无所止,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的。身为一个菩萨,对于空有两种的相貌应该要保持一个“非因缘、非自然,即因缘、即自然”的空有无碍的中道实相的观察,这样子你就能够把这种虚妄相拉回到真如本性。任何一件事情,你要能够正确观察,每一件事情都是回家的路,都是趋向于返妄归真的道路。这个不迷不取不动,我们一再强调,关键在不迷。其实,这不迷不取不动也不是佛教专有的。我们看看孔夫子的一生,你也可以看得出来,他的修学也是以不迷做根本,才能够产生不取,产生不动。有一天,孔夫子带着学生去到处游学,来到陈蔡的中间,有一个叫作匡城的地方,结果被军队团团围住。当时的情况非常紧张,马上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身为当初的大弟子,子路带着学生,拿着刀剑,到处跑来跑去,做一些防卫的工作。正当子路在那边忙来忙去的时候,他看到孔夫子弦歌不断。孔夫子在那边弹弦,而且悠游自在。子路非常紧张,说,孔夫子!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老人家还弹琴啊?孔夫子说,来来来,吾与汝道。我跟你讲个道理。说你先不要紧张,你坐下。孔夫子说,子路啊,我这一生啊,避穷久矣。我一生当中,都在逃避穷困的因缘,但是我逃得掉吗?穷困还是现前,这是我命运如此。他又说,我一生当中,求通亦久矣。我追求通达,也追求了很久了,但是我通达现前吗?也没有。这是我时运不佳。孔夫子说,身为一个仁人君子,在大环境小人当道、礼崩乐坏的时代,没有个人的亨通可得。我今天既然能够去传承文武周公这种圣贤之道,我自然知道我自己的定位跟我自己的因缘。只要上天不毁灭我,我就不会死亡。因为我的定位很清楚,我传承的是圣贤之道。这个外在的因缘你不用去紧张。,!这个时候子路说,孔夫子!那你这个勇气是怎么来的呢?孔夫子说,世间上的勇气有三种:一个是匹夫之勇。说是“暴虎冯河,匹夫之勇也”。说一种人他能够单手去跟野兽抗拒,这个是匹夫之勇,也不简单;二者是将军之勇。大将军率领大军在战场当中,无所畏惧去杀敌,这个是将军之勇;第三者是圣人之勇。圣人在传承圣贤之道的时候,遇到穷困的因缘,他能够固守这个贫穷之道,无所畏惧,这个是圣人之勇。他说,我安住的就是圣人之勇。子路说,为什么一个君子老是遇到这么多障碍呢?“君子亦有穷乎?”为什么君子老是遇到穷困呢?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面对因缘,他也要面对很多障碍,只是说他障碍当中,他能够安住不动他的心;小人遇到障碍就乱动。差在这个地方。当然,这段孔夫子的开示主要是在强调圣人之勇,临危险的时候能够无所畏惧。但是我个人的体会,这一段孔子的开示,我个人觉得,孔夫子之所以无所畏惧,来自于他的智慧。他对生命参透,他对天命参透,他知道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他才能够无所畏惧。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我们讲到生命是没头没尾的。但是没头没尾的生命你也不能完全放弃,放弃的话,你就丧失一个积功累德的机会。所以孔夫子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今生来不是来作官的,我今生来也不是来求生怕死的,我是来做我该做的事。我们如果把生命的头切掉、尾巴也切掉,剩下过程,你就不会把成败看得太重。我们为什么把成败看得太重呢?因为我们看到生命是整块的、有头有尾的生命,那你就会把成败看得很重,把死亡看得很重。如果你把生命当作你每一个成佛之道的过程,那你就会无所畏惧了,“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我觉得,孔夫子这个所谓的圣人之勇,其实他所要强调的跟我们《楞严经》的观念是不谋而合,就是菩萨的不迷不取不动。重点在于他能够对人生正确地观察,才能够产生这种力量出来。:()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 快穿之偶尔在异世界带娃 我在都市筑仙境 炼刀录 和大佬前男友重逢后 我在星际召唤华夏老祖宗 诸葛会物理孟德挡不住 镇守藏经阁百年,投资天命反派 季时茜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震惊:躲进冷宫还被宠 这个皇帝换我当 高中三年,无人知道我已觉醒 快穿,宿主他图谋不轨 穿成阿甄那些年[三国]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仙侠:仙人抚我顶,我授仙人长生 陈不凡江语柔陈思汝 不是哥们,你也穿越者啊? 送爱上天堂之二罪人无罪
关于网游之斩皇创世纪手拿斩皇之刃!征服整个东亚区!带天下第一之名!回国一战天下群雄!吾名斩皇!谁能接我一刀!...
关于今夜有鬼那女警背后有只女鬼,我奋不顾身的扑上去救人,好吧,我救了人,顺便还把女警的裙子给扯下来了,谁能告诉她我不是故意的救了女警一命,却坏了女鬼的好事,女鬼要报复我,各种恐怖各种诡异,我...
关于将军夫人不下堂苏倾澜和顾霆是政治联姻,朝中皆知二人从相敬如宾,到苏倾澜对顾霆有了情谊。又到十年后他为了他心中的白月光,一剑刺进了她的胸膛。苏倾澜一朝重生,决心不重蹈覆辙。顾霆,上一世你负我伤我害我,这一世,我不会让你得逞。谁知那人却出现在了自家门口,痴缠不放。苏小姐,可否嫁与小生,已恋慕你许久。许久是多久?之前不过十年,往后可堪还有几十年。...
姐姐是徐惠,天才加学霸,还是桂花女神姐夫是李二,号称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的那位穿越附身的徐齐霖本来是想安静地做一个纨绔,闷声发财,醉卧花丛。但为了老姐和亲人的快乐幸福,徐齐霖只好开启全能,赚钱发家,朝堂争胜,撬动历史改造大唐。如果您喜欢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相亲却被当成勾人男友的小三,简筠愤怒大骂我不认识那个人渣!结果从此被人渣缠上。一纸隐婚协议,她成了他的妻,说好彼此不侵犯,谁知霍少转眼就食言,不但强了她的身,还想要她的心。简筠忍无可忍,我...
拳拳到肉才是男人的浪漫!说着,颜渊从手腕发出一道新月光线,瞬间将敌人炸成了灰灰。法王使用远程技能,这能叫偷袭吗?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掌握无数技能的奥特法王纵横多元宇宙的故事。如果您喜欢在奥特世界当法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