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186页,辛二、杀戒。我们讲到《楞严经》的修学方法,有正行跟助行的差别。正行主要是修学耳根圆通的法门,助行本经讲到两个重点:一、圆持四根本重戒,二、诵持《楞严神咒》。我们这一段讲到圆持四根本重戒,这地方的戒法跟我们一般声闻的戒法,是不太一样的,大家要把它分清楚。声闻的戒法它是以事相做根本的,它是由事而入理。你看我们在修学比丘戒的时候,我们刚开始不是很重视无常无我的智慧,反正你就照着做,把佛陀所制定的制教你照着做,慢慢慢的由戒修定再修慧,它是由事入理。菩萨戒是相反的,菩萨戒他一开始要求你安住菩萨种行,你才有资格持戒。所以菩萨戒是由理而入事,他先入理观,然后再从理观当中产生事相的修学。这地方大家要区分清楚。当然菩萨的理观,我们一般叫做菩萨的戒体,戒体的内涵,在蕅益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他老人家提出七个重点,我今天讲出其中两个,他说:菩萨戒体,这个理观有两个主题:一、「本源清净,以为其体」。二、「增上的善心,以为其因」。你整个菩萨道断恶修善度众生,你依止什么样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心态是很重要。它整个菩萨道的体就是「本源清净」。我们讲是因为正念真如,所以开显我们内心本俱的清净本性,在清净本性当中,本来没有杀盗淫妄。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没有杀盗淫妄,那当然我们应该要不杀盗淫妄。我们过去在持戒的时候是从因果的思考,我为什么不杀盗淫妄呢?因为我杀盗淫妄来生会遭受到痛苦的果报。一般我们在人天乘的思考是「业果」,但菩萨戒的思考不是这样,他是念念随顺真如,我既然要成佛,我就应该随顺真如,那么真如没有杀生,所以我不应该杀生,杀生是妄想做的事情,真如怎么会杀生呢?因为它内心当中本来没有杀生的功能。第一个、你整个心态的依止点是「本源清净」,以真如本性来当做你整个菩萨道的体。其次、以「增善的善心为因」,这个“因”就是功能,你要表现菩萨道你一定要有功能,增上的善心就是菩提心,你要观察十法界的差别因缘,思惟佛法界的功德,而生起上求佛道;思惟众生法界的痛苦,而生起下化众生。上求下化,来当做整个菩萨道的因地功能。也就是说,整个菩萨道它修学的行动,是从一个清净心跟菩提心的结合所发动出来。它整个修学是先从理观,而入事修,先安住菩萨种性,然后才有菩萨修学的行动。好,那么我们看这个讲义的辛二、杀戒,这个地方我们从第四段废权防难开始说起,看经文:废权防难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这段经文讲到杀生相关的关系,就是吃肉的问题: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预言在末法时代,有很多所谓的善知识他提倡吃肉。他怎么说呢?他说食肉是得菩提路,吃肉会让我们身体健康强壮,是有助于修菩萨道。佛陀知道,在末法时代有很多这样邪见的众生出现,佛陀必须要把这观念讲清楚,把食肉的问题很清楚的做一个交代。佛说:「我令比丘食五净肉」,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是允许比丘来食用五净之肉。五净肉是什么意思呢?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自死(自然死亡)、鸟残(鸟类吃剩下的肉食)。这五种因缘俱足就表示说,比丘得到这个肉是没有杀生的因缘,他的死亡跟我完全没有关系。佛陀是允许吃五净肉,但是他有他背后的内涵在里面,佛陀要讲出来。佛陀说:这些的肉其实是我神通道力变化,它根本没有生命现象。佛陀为什么要用神通道力变现五净肉来让比丘吃呢?佛陀讲出他的道理:婆罗门(印度)的气候是地多蒸湿,特别的干旱,而且很多的雨水湿气很重,在很多土地的结构是很多的砂石,所以一般的蔬菜根本就很难生长,在这种情况之下,假设不开缘吃五净肉,那比丘就很难去维持他的生命。所以佛陀以大悲心来显现神通力来变化五净肉,这五净肉是佛陀大慈悲的神通所加持的,它只有肉的假名、假相、假用,根本没有生命现象,主要是让比丘得到这样的滋味来维持他的生命。这地方等于先做一个预言。说:欸!你看佛在世的时候,佛陀也允许吃五净肉,那我们现在当然也可以吃!这一段蕅益大师的注解当中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既然佛陀不允许我们吃众生肉,那佛陀直接就变现蔬菜就好,为什么要变五净肉,然后给后世产生这样一个误解。蕅益大师解释说:佛陀的出世不能有种种怪异的现象,要很正常。佛还没有出世之前印度没有蔬菜,结果佛出世以后变成有蔬菜,佛灭度以后蔬菜又消失了,那大家就觉得很奇怪啊!佛教是不能提倡怪力乱神,所以佛陀在世间不能坏世间的假相。《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世间的假相。也就是说,佛陀必须要随顺众生的因缘,是这个道理。这个地方,佛陀把佛世的时候五净肉的真实相貌讲出来了,那大家就不能有藉口了。,!第二段跟第三段就开始把食肉的过失讲出来。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奈何”为什么(有诃责的意思)。佛在世的时候吃五净肉还有道理,因为五净肉是佛陀变现的,那现在佛陀灭度以后,变现的五净肉已经不存在了,那么佛弟子又吃五净肉,那这样子怎么可以称为一个修学圣道的佛弟子呢?为什么吃肉就不是佛弟子呢?汝等弟子当知,一个修道之人经常的吃肉,纵使你能够得到心开意解,他有多闻的智慧、有俱足一些相似的智慧、乃至于有种种三摩地禅定的相似的功德,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禅定,但是这个人是大罗刹。我们看佛陀在戒律里面诃责弟子,很少用这么重的话来诃责,这个人是大罗刹。你看我们菩萨戒说:这个人明明知道这个是过失,故意的起心来犯戒,佛陀顶多说这个是痴人、畜生无异、木石无异;说你这个人是畜生、是石头,没有判断力,顶多这样子。这个地方说你等于是罗刹。什么叫大罗刹呢?罗刹是吃肉的,你是一个有多闻、有智慧的叫大罗刹,但是你的本质还是罗刹。他的结果是「报终必沉生死苦海」,他享尽他的福报以后,他就堕落到三恶道去,变成鬼神之类。前面我们讲到,上品的大力鬼王、中品的飞行夜叉、下品的就是地行罗刹。非佛弟子,因为他已经损坏了自己的菩提善根,即便他每天还是拜佛、持咒有种种的加行,但是他已经破坏他菩提的善根。如此食肉之人彼此相杀相吞,这种因果的辗转相续没有了期,又怎么能够出离三界呢?因为你一天到晚吃肉,欠众生很多命债,你什么时候才能够还得清楚呢?诸佛教诲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佛陀要阿难尊者:你应该把这样的正法,辗转流通到后世,让大家知道你要修学大乘的三摩地,次断杀生。这个地方讲:第一要断淫心,第二断杀心。这才是如来(现世的佛陀)、先佛(过去佛陀),过去现在诸佛一种决定的清净明智的教诲。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诃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严经》的这样很少,大概带过去,当然他的理由就是说,吃肉为什么这么严重,会变成大罗刹呢?《梵网经》有讲得很清楚,说:「食肉之人,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你这个人本来很有慈悲心,但是你每天吃肉,慢慢慢慢的无形当中你慈悲心消失掉。有些人说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这一句话是完全不合乎道理,因为你酒肉穿肠过的时候,你的佛已经慢慢慢慢不在心中坐,是罗刹在心中坐,怎么佛在心中坐呢!破坏你的大慈悲心。这个道理在唯识学讲得很清楚,唯识学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互含互摄的,心会牵动你的色身,色身也会牵动你的内心。在《宗镜录》,永明延寿讲一个小故事,他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群比丘在山林中修学,那时候大家结夏安居九旬用功,很多人成就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在用功当中,有很多的猴子,猴子看到比丘这么用功很精进,看大家都在打坐就起欢喜心,就送很多的鲜花、很多的水果来供养这些比丘们。比丘九旬用功,成就圣道以后就离开了。比丘离开没多久,外道也看到这个地方,欸!这个地方不错啊!他也住下来。过去供养比丘那些猴子也过来,看他们在修行也拿花、水果来供养。但是这猴子一看,哎哟!这些人跟之前的那些人的动作不太一样啊!比丘都是正襟危坐,外道有的是一只脚站着、有的是躺在地上,各式各样的姿势。猴子刚开始看还不怎样,看久了就很生气,他们怎么这样子呢?猴子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成群冲下来,就强迫这些外道们坐好,把他们的腿盘好,双手结法界印,把他们眼睛强迫闭起来。外道刚开始当然抗拒,但久了,这个方法还不错,容易摄心喔!结果因为结跏趺坐,外道很快的成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宗镜录》永明延寿大师说:可见得你身体的动作,会影响你的内心。你看,外道刚开始没跏趺坐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得到禅定,都是散乱。所以你吃肉它只是一个色身的行为,但是我们的五蕴身心,身心世界是互动的,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在讲「沙弥律仪」,诸位就知道,为什么要俱足威仪呢?因为威仪它会产生摄心的效果。这个地方佛陀是对末法众生的吃肉,可以说是很严厉的诃责跟批判。那该怎么办呢?下一段讲到对治的方法。解脱之本举喻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一个人假设不断杀,在《楞严经》讲断杀,不是只有杀生,包括你吃肉,包括你吃众生所有的部分都叫做杀,这地方的杀生是很广泛的。假设你不断除这样的杀生的心念跟行为,而只是一昧的修学大乘的三昧,就像一个人,你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结果又高声的大叫,希望别人没有听到。换句话说,你把自己的耳朵塞住,只有你自己没有听到,别人都听到的,这叫「欲隐弥露」,本来要隐瞒自己的过失,结果是更加的显露他的过失。也就是我们一方面要杀生吃肉,一方面又想远离三界轮回,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先讲出一个譬喻,以下合法。法说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佛陀先讲出一个比况:身为一个清净比丘,乃至于一个清净持戒的菩萨,在乡间的小道行走的时候,都不去踩踏有生长功能的这些野草,当然也不可能用手去拔。佛弟子连对草都这么的爱护,又为什么修学大悲心的这些大乘佛弟子,而取众生的血肉来充食呢?连草都不可以去踏了,何况是食众生肉,一个有生命的众生肉呢?应该怎么办呢?下一段,佛陀就讲得很清楚。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佛陀要我们在断杀生的时候,要断三种因缘。假若诸位比丘在修学禅定的过程中,不服,“服”有两层意思:一、服食,服食其肉;二、服用,穿的衣服鞋子叫用。「东方」指的中国,印度在西方。我们中国的丝棉绢帛,这四个字加起来就等于丝织品,“丝”是一个总称,比较细的丝就叫“绵”,“绢”是由生丝所做成的物品,将绢做成棉被、做成手帕等等,“帛”就是把生丝再跟其它的东西混合加工以后的作品,总而言之就是丝织品。佛陀举出三种要断的,丝棉绢帛是最重的,这可以说是广泛的杀生所成就的。「及是此土靴履裘毳」,“靴履”动物的皮做成的鞋子,“裘”野兽的皮所做成的衣服,“毳”野兽的毛;皮跟毛来做成的衣服鞋子之类。还有「乳酪醍醐」,刚出来的叫做“乳”,提炼以后就变成“酪”,乃至于再精致变成“醍醐”。佛陀在本经是讲得很微细,断的三种东西,但这三个当中,其实蕅益大师说:有浅深的差别。蕅祖在注解上说:丝织品是最严重的,大小乘同制而且没有开缘。靴履裘毳,是大乘不许,小乘有开缘,所以它是中等。乳酪醍醐,大小乘都有开缘,有重病的因缘它是有开缘的。这三个有轻重的差别。这个人能够完全不吃动物的东西,这个比丘在世间上是真实的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生命的相貌是「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他的生命只是来酬还过去的命债,随缘消旧业,他不再造新殃,未来也不再游于三界之中。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服其身分,皆为彼缘」,你吃他的肉、用他的皮毛,你就跟众生结下业缘,你再也离不开跟众生的一种力量,你跟它有缘嘛!你看他为什么做你的儿子呢?就是你过去跟他结缘嘛!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就好像一个人,他食用地中的五谷杂粮,他再也不能够离开大地,因为五谷杂粮是地上的东西,你吃了它以后,你跟大地结缘,你就离不开大地。在我们人世间最早的时候,我们讲劫初光音天,光音天从天上掉到人世间的时候,他是有神通的,但是后来,他因为吃了地上一种滋养的,叫「地肥」以后,他再也飞不回去了。因为他吃了大地的东西,就跟大地结缘,就离不开大地了,你吃了众生的东西,就离开不了众生,他轮回你只好陪他轮回。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我们有志于要离开三界的人,对色身的行为、还有内心的活动,对于身(动物的血肉),身分(动物的皮毛),这二个身心二途,都能够不服用也不服食,这个人才容易的跳脱三界。判决邪正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如果能够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这个就是佛陀所宣说的正法眼藏,假设违背前面的旨意,就是魔王的邪知邪见。我们刚开始在修学戒律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说:绵羊的毛为什么不能用呢?很多人提出质疑,因为绵羊的毛,就像我们剪头发一样,它时间到它自然要掉的,所以你把他剪掉,对它完全没有影响,他也不会痛苦,就像剪头发一样,但是佛陀还是不允许用。我们在《楞严经》得到答案了,因为你用他的东西就跟它结缘,对我们离开三界自然是很不好。有一个禅师他行脚,他刚好到一个古代的乡村,看到有人在办喜事,看了以后他讲了一个偈诵,他说:「娑婆众生苦,孙子娶祖母,牛羊桌上坐,六亲锅内煮。」他说:众生六道轮回是很痛苦。为什么呢?你看这因缘变来变去,孙子娶祖母,因为这祖母过去爱这个孙子,所以当这个祖母死掉以后跟孙子结缘;牛羊桌上坐,他们过去所杀的,你过去吃它的肉,现在牛羊变现来吃你的肉,牛羊变成人来桌上坐;过去的六亲在锅内煮准备给人吃。所谓的肉债,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诸位你看看印光大师文钞,他讲到临终的正念,除念佛以外,印祖是很强调吃素的,而他的理念是从《楞严经》的地方出现。你临终的时候,你希望没有障碍,没有冤亲债主来障碍你,你就少吃它们的肉。今天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跳到那个地方去,你身体的负担是越少越好,你若背着一百公斤还能跳过去?所以这个地方佛陀说:你能够不吃任何众生的东西,那你真实的解脱,减轻你临终的负担,是这个道理。辛三、盗戒【图一】“盗”的定义是不予而取他物,是我们所对治的恶法,包括偷盗、包括强夺、乃至于用诈欺的方式来骗取财物,都叫做偷盗。“戒”是能对治的法。在本经讲到四根本重戒,都不是只是身口而已,还偏重在意业的断除这种偷盗之心。因为在〔菩萨戒〕就是重理观的,是重意业的,因为〔菩萨戒〕它根本的思想,就是在加强你的菩萨种性,从菩萨种性发动出来,最后加强你的菩萨种性,所以它重视意业的。持戒功德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总说持戒的功德:阿难!在世界中的六道众生,假设我这一念心不生起偷盗之心,这要有理观的智慧。一个人不生偷盗,你当然要安住真如本性,一个人安住在无明妄想,就很可能生起偷盗。所以你要远离虚妄的生灭心,而回归到不生灭心,你才能做到「其心不偷」,那就不再随顺生死业力相续。可见得偷盗是增长生死业力,是障碍我们出离的,是这个道理。犯戒过失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着。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佛陀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断离偷盗的主要因素:汝等修学大乘的三昧,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离开三界的尘劳烦恼,假设偷心不除,不但三界的尘劳不可出,而且会有以下的过失。纵使我们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欲界定跟未到地定的功德,但是我们内心当中还累积很多偷盗的功能,最后的结果是必落邪道,邪祗鬼魅之类的众生。上品精灵,假设你的福德资粮很够,那就是精灵。精灵主要的功能就是盗取日月的精华,有时是依靠山、依靠水而住,偷取日月的精华。中品的妖魅,妖魅是偷取人类的精气。下品的邪人,邪人被前面这些所谓的精灵、妖魅所附着,帮精灵跟妖魅做事的人,叫邪祗之人。前面三品之人,都是属于邪祗这一类的众生,而且他们都各有他们相应的眷属,而每一个人都产生邪见,自己认为自己经成就无上觉道。差不多这种人会那么坚固的生起偷盗,都有邪见支持,都是无惭无愧邪知邪见的人,才有办法产生那么大的力量。预记末法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佛陀对末法时代的预言:我灭度之后,正法过去了,像法过去了,到了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有二种特色:外在的环境是去佛久远,所以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内在的因素是障深慧浅,善根浅薄烦恼粗重,所以造成了一种魔强法弱的时代。在这时代就有很多很多的妖邪众生出来活动,而他们出来活动他也不可能现出本来的面目,说我是妖邪,他隐藏自己。潜匿奸欺,他隐藏他内在奸诈欺狂之心,表面上现出善知识的相貌,他经常好言吉凶祸福,以得道的善知识来自居。但是你看看他所说的法,他自己就称自己是上人之法,甚至于称自己是菩萨、古代的佛自居。他这样子的目的是要迷惑这种没有知识、没有教理判断力的这些愚夫愚妇。他是用什么方式呢?恐令失心,他往往好言吉凶,说你这个人可能什么时候会有灾难,用恐吓的言辞使令这个人失去主张、失去他的判断力。尤其一个人他运气不好的时候,他才会来找出家众谈,有很多人就顺势而为,说你怎么怎么…的,那么他更加的没有主张。如此的邪欺之人,他所到过的处所,他对众生的伤害是其家耗散,把这个人的钱全部都骗光了,因为他内心害怕,结果就把钱都拿出来。这种妖邪众生在末法时代,是特别多的,佛陀先预言。佛教舍贪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佛陀的教诫:为什么讲完邪逆众生以后马上讲佛的教诫?对比一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是不相应的。佛陀教诫弟子们是怎么修学:佛陀教诫比丘们是用乞食的,而且是「循方」,你不能够故意的跟谁去乞食,不能有特定的对象,要按照你所走的地方,按照一定的次序来乞食。他的目的就是要舍弃心中的贪欲,因为你乞食,你就不用积集财富,也不用从事生产事业,反正你今天吃完了,明天的明天再说,一天过一天,不要累积太多的饮食跟财物,舍弃贪欲。依此舍贪来助成我们的菩提道,诸比丘在大戒当中是不能储饮食的,佛世是这样规定的。,!他生命的目的是「寄于残生,旅泊三界」,身为一个比丘,他对生命的看法,他经常观察生命是无常的,我只是在大海中暂时产生的一个水泡,暂时得借用这个色身来修行而已,在一期的生命当中只是暂时的借住。「示一往还,去已无返」,每一个修道人都有最后的准备,这是最后一生了,从此以后成就圣道,不再来三界。所以他把自己的生活所需降到最低。这是佛陀的教法,这跟前面自称善知识的、累积财富越多越好,当然产生对比。佛陀对这样的事情,产生严重的教诫。违教深害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贼人”,出家以后他不修学佛法,而修外道之人,用种种的外道之法来好谈吉凶祸福,为人家处理事情,这叫贼人。因为他偷取佛法,假借僧众的衣服,他也出家,但是他真正所作所为是「裨贩如来」,穿着出家的衣服来帮助他贩卖如来,追求名利。因为要不现出家相,这些信徒对他也不能产生信心,他必须要现出这个相状,来帮助他造作种种盗取财物的罪业。平常的开示「皆言佛法」,他认为这些种种的外道法都是佛法,说一些相似之法,非法而说成佛法。「却非出家具界比丘为小乘道。」“却”反过来,“非”诽谤。反过来诽谤这些如法持戒,少欲知足的持戒比丘是小乘之道。说:我是求大乘菩萨,不拘小节,这些只是小乘的自了汉,反过来批判这些少欲知足的道法。最后的结果:「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重大的过失就是疑惑误导众生,使令他们堕落到无间地狱。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疑误众生」在佛教里面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因为整个佛法的重点在正确的知见,端正其心才能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结果。比方说:我们看春秋时代,春秋时代齐桓公当时要称霸整个天下,他就找管仲。他说:我想称霸于天下,要有什么样的条件?管仲说:称霸天下不是靠武力,你要有一个证盟,你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知见。他说:你看郑庄公(他举郑庄公,在齐桓公之前,郑庄功的武力是很强大的),但是郑庄公没有证盟,他师出无名,他公然的抗拒周天子。管仲说:周天子是王室虽衰并未丧德。你称霸,默默的称霸,大家没话讲,你不能公然的挑战周天子的威严。因为这是古代的证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有一定的章法,来形成整个社会次序。所以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你虽然称霸,但是你要尊重周天子,这样子整个社会的次序才有章法。管仲果然用这个方式,让他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春秋五霸第一个霸主。我们讲「齐桓公九会诸侯,一匡天下」,他的整个成功就是证明。这地方就是说:我们一个佛弟子(比丘)看到比丘戒,很多地方我们真的很难做到,因为时代隔了二千多年。但是蕅益大师他提出一个观念,他说:这是佛世的方规。虽然做不到,你应该起惭愧心来面对,你看现在有些人传戒,他甚至于把一些戒律更改了,沙弥十戒改成沙弥八戒。这是非常不对的,非常不对!他的过失在哪里呢?在疑误众生。我们做不到,我们起惭愧心,但是佛陀的制教你要保留下来,当做一个镜子,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做不到,那是我们个人的事情。这个地方贩卖如来,最大的严重:「疑误众生」。行为本身还不是很严重,因为你坏乱了整个佛法的章法。你看孔夫子他要去杀生,杀一只羊。子贡说:你不要杀这只羊,这只羊很可怜。孔夫子说:你爱惜这只羊,我爱的是那个制度。古时候没有因果观念,大家为什么不敢造错呢?因为敬畏鬼神。我们知道有鬼神存在不敢放逸,这种制度的存在,有安定人心的作用。这个地方,大家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快穿之偶尔在异世界带娃 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 穿成阿甄那些年[三国] 陈不凡江语柔陈思汝 仙侠:仙人抚我顶,我授仙人长生 我在都市筑仙境 不是哥们,你也穿越者啊? 炼刀录 诸葛会物理孟德挡不住 送爱上天堂之二罪人无罪 快穿,宿主他图谋不轨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镇守藏经阁百年,投资天命反派 震惊:躲进冷宫还被宠 季时茜 高中三年,无人知道我已觉醒 我在星际召唤华夏老祖宗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这个皇帝换我当 和大佬前男友重逢后
关于网游之斩皇创世纪手拿斩皇之刃!征服整个东亚区!带天下第一之名!回国一战天下群雄!吾名斩皇!谁能接我一刀!...
关于今夜有鬼那女警背后有只女鬼,我奋不顾身的扑上去救人,好吧,我救了人,顺便还把女警的裙子给扯下来了,谁能告诉她我不是故意的救了女警一命,却坏了女鬼的好事,女鬼要报复我,各种恐怖各种诡异,我...
关于将军夫人不下堂苏倾澜和顾霆是政治联姻,朝中皆知二人从相敬如宾,到苏倾澜对顾霆有了情谊。又到十年后他为了他心中的白月光,一剑刺进了她的胸膛。苏倾澜一朝重生,决心不重蹈覆辙。顾霆,上一世你负我伤我害我,这一世,我不会让你得逞。谁知那人却出现在了自家门口,痴缠不放。苏小姐,可否嫁与小生,已恋慕你许久。许久是多久?之前不过十年,往后可堪还有几十年。...
姐姐是徐惠,天才加学霸,还是桂花女神姐夫是李二,号称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的那位穿越附身的徐齐霖本来是想安静地做一个纨绔,闷声发财,醉卧花丛。但为了老姐和亲人的快乐幸福,徐齐霖只好开启全能,赚钱发家,朝堂争胜,撬动历史改造大唐。如果您喜欢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相亲却被当成勾人男友的小三,简筠愤怒大骂我不认识那个人渣!结果从此被人渣缠上。一纸隐婚协议,她成了他的妻,说好彼此不侵犯,谁知霍少转眼就食言,不但强了她的身,还想要她的心。简筠忍无可忍,我...
拳拳到肉才是男人的浪漫!说着,颜渊从手腕发出一道新月光线,瞬间将敌人炸成了灰灰。法王使用远程技能,这能叫偷袭吗?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掌握无数技能的奥特法王纵横多元宇宙的故事。如果您喜欢在奥特世界当法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