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附 英文版法文版和德文版评论摘要(第1页)

在狄更斯的手中,技巧比现实主义更具深刻影响力。余华也拥有这种神奇的狄更斯天赋。《兄弟》描述的社会和人物是如此外露的夸张,以至于读者有时候可能感到他们正在阅读童话,甚至是色情打油诗。但是这些具有自我意识的叙述所传达的感情则是强烈而真诚的。的确,读完《兄弟》的最后一页时,余华笔下的“反英雄”人物李光头已和大卫·科波菲尔、尤赖亚·希普、艾瑟·萨莫森等狄更斯笔下的文学人物一样,拥有了独立于小说作品之外的永恒生命力。(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2009年2月9日)

余华的《兄弟》是新的一年伟大的文学成就,是一首闪耀着生命的悲欢与不幸的史诗,散漫铺张,粗鄙下流。2005年和2006年,这部绝妙之作在中国本土分上下部发行,一举成功。余华笔下的中国骚动不安,沉重压抑,畸形发展。(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09年2月4日)

《兄弟》自始至终都非常有趣。中国的批评家们不满于余华故事的荒诞和形式的粗糙,他们更愤怒的是余华对当代中国生活坚持不懈的批评。《兄弟》有着平民主义的情怀,它一点也不轻松搞笑,充满了对整个社会辛辣与深刻的嘲讽。(美国《洛杉矶时报》2009年2月1日)

它是一出粗俗荒诞的闹剧,里面既有血腥的革命,也有对人类的粗鄙不堪戏剧化的全景展示……这种无边的写作使余华得以充分施展想象的翅膀,以超现实和变幻不定的风格来触摸中国社会从狂热的革命到一切向钱看的发展脉搏。(美国《华盛顿邮报》2009年2月19日)

《兄弟》可以说是中国成功出口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当然,外国读者会在这本小说散漫铺张的叙述里发现中国经历过的最为疯狂的演变和极为夸张的矛盾。(美国《纽约时报杂志》2009年1月25日)

在中国的语境下,《兄弟》原本是一部怪诞的绝妙之作:中国小说家第一次尝试为当代人创作一部大众史诗,他们成长于文革,经历过1980年代,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成为胜利者或失败者……像鲁迅刻画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那样,它试图代表一个时代。余华和鲁迅尽管文化上有某种相似性,作品风格却截然不同。(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2009年3月8日)

这部杂糅家族史诗与粗粝讽刺、包罗万象的社会小说,通过其父亲在文革期间被监禁的两个继兄弟的命运沉浮,展示了中国四十年的历史变迁。兄弟二人一个狡猾奸诈,喜欢“金钱,天才和女人”,一个温文儒雅,书生气十足,前者象征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后者则代表了被新时代抛在后面的一切。(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2010年1月8日)

《兄弟》不恭地记录了从文化大革命至今日中国繁荣的一切现象。形容李光头臭名昭著的句子同样也适用于这部冷酷而搞笑的史诗性作品:“虽然臭名昭著,可自己是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美国《纽约客》2009年2月2日)

年幼的李光头将头伸进公共厕所的洞里,探身到恶臭的粪池上,偷看挡板另一边的女人光屁股。这是余华小说《兄弟》的开头,令人瞠目结舌,又提心吊胆。接下来的六百多页在在是对现代中国的讽刺,给读者以同样的感受……余华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素描,其尖锐和野蛮,无人可匹。(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2月26日)

正是这种极端现象,以及它们所带来的荒谬感给了余华灵感,促使他写了《兄弟》这部小说……这本书是作者自1992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活着》发表以来最雄心勃勃的一本书。(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3月21日)

余华以悲欢交集的笔触与无所畏惧的叙述,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是如何被打破,又如何得到重建的。不论是写李光头卖破烂,还是写他运用孙子兵法向刘镇的美女林红求爱,余华在这一人物所有的行为和欲望中贯穿了人类共同的主线。整部小说表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既有历史,又有令人难忘的人物。(美国《出版商周刊》2008年11月24日)

尽管长达六百多页,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李光头的暴烈的生命强力已经预示着悲剧的到来,一个大汗淋漓、尖牙利齿的怪物似乎已经从神话世界中显出狰狞面目,小说在此达到了高潮。这是一部污垢斑斑的伟大作品,无可置疑地堪与左拉、路易-費迪南·賽林和拉伯雷的杰作比肩。(美国《科克斯评论》2009年2月)

这是一部充满恐惧和色欲、滑稽和狡黠、喧嚣和混乱的小说,一出投机取巧与怜悯同情交集、爱惧交织的悲喜剧,袒露无疑地表现了中国的奋斗与全球化市场病态的狂热。(美国《书目》2009年1月)

小说基调沉重、内容新异,讲述的是继兄弟宋钢和李光头之间的故事。小说从文革前后开始,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余华创造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和饱满的故事情节给小说增添了冷酷与刚强的弦外之音,他通篇都设法采用了他熟悉的冷幽默的手法。(美国《图书馆期刊》2009年2月)

余华的《兄弟》以宏大的篇幅来叙述重大的历史,文字却极其朴素简洁,所有的注意力像激光灯一样聚焦在几个人物身上,故事内容几乎全部发生在一个小镇。用一种明白如话的语言来叙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当下跨度如此巨大的故事,而且还要把整个现代中国的历史都囊括进去,这是需要胆量的,当然也需要非常规的写法。其结果是,我们看到了一部视野很小,内涵很深的大作。余华没有在人物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背景上浪费笔墨,这让宏大的历史变得非常个性化。(美国《Popmatters》2009年1月)

余华用后现代的路数,嬉笑并不时杂以猥亵地提醒我们,当今社会上演了一出虚假战胜真实,山寨战胜原版的闹剧。粗俗之人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看穿了精英的假面,最后人人都迷失了方向,没有一个胜利者,因为谁都把握不住属于自己的东西。(加拿大《国家邮报》2009年2月14日)

《兄弟》是今年人们谈论最多的一本来自亚洲的书,于2005年和2006年分上下两部在中国出版,英译本一月底在美国发行……《兄弟》躺在我的案头,它带给我强烈的震撼,也引起我心中的共鸣。(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2009年2月28日)

这是一部伟大的书,既写实又带有很强的象征意味,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好书……《兄弟》迎头痛击了当代中国的现实。(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2009年3月1日)

余华非常成功地刻画了文革中令人恐惧的暴力及其对家庭的影响,以及晚近提倡快速致富的中国粗粝的一面,对过去四十年的历史提供了近乎教科书般的叙述。虽然小说中的许多情节看似荒诞不经,然而却有着坚实的事实依据。(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副刊》2009年4月1日)

《兄弟》之所以成为一部杰作,得益于余华表现这种空虚感的独特方式。在余华看来,这种空虚感完全被身体所操控,没有灵魂,没有智慧,完全属于感官领域的肉体……余华借此似乎想告诉我们,既然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屡遭挫折,那我们就只能相信自己的身体了。(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5月25日)

《兄弟》最有意思的地方也许是它试图赋予中国晚近40年的历史以某种意义。当代中国努力在暴力、哄笑和自嘲的混音中与自身达成妥协。(英国《独立报》2009年6月16日)

自从余华的这部小说问世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和其他国家一样急剧放缓。这可能会让《兄弟》看起来像是在描述一个过去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的那个奔腾年代。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放缓让余华在《兄弟》中描写的问题浮出了水面,比如腐败和无所寄托的状态。(《亚洲华尔街日报》2009年2月19日)

小说虽然长达六百多页,但读起来却非常轻松。余华是个大师,知道怎样来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怎样不断地给读者制造愉快的感觉。但是他对中国的文化实验也做出了社会学的批判。如果说艺术家剖析社会的方式是衡量这个社会成熟与否的标志,那么,余华告诉我们,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至少在艺术上如此。(《亚洲书评》2009年4月29日)

余华导演了价值和力量关系的倒置,他轻松地把小说从滑稽变成了悲剧,从讽刺变成戏剧……有时候,书重塑了作家。这本小说催生了一个新的余华……他既有海明威又有斯汤达的风格。(法国《世界报》2008年5月9日)

兄弟俩突然处在历史的逆境,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余华,一个写了有关禁欲、野心和社会堕落的小说家,他在这篇粗俗的小说中没有什么可顾忌的。当他以这种力量唾弃这个世界时,就不在乎行为是否良好了。(法国《世界报》2008年7月11日)

《兄弟》的作者具有非常突出的才能,他用惊讶但不失关怀的目光看待世界,读他的作品我们的情绪经历了从冷笑到泪水,从滑稽到悲剧,从文革时的野蛮到今天全球化的转变。这也是从手推车到高速火车的进步……《兄弟》可能是余华所有书中最为异类的。(法国《解放报》2008年4月24日)

一个激动人心的淫荡故事,一个清晰的妄想,一个昏暗的闹剧,一个品位低俗的纪念碑,一个敏感的灵魂述说着……《兄弟》尖刻而深远,需要一个天才才能在这样两个叙述中保持平衡。特别是对于作者,借用比较和隐喻的组合,显示了在四十年间,胆小者、有才华者和贪婪者是如何移动的——从一碗面条到一辆空调汽车。(法国《费加罗报》2008年7月5日)

余华冲刷了近年来的历史,让粗野怪诞、而其影响依然存在的故事,复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部大河小说,宏伟地编织着,既是一部流浪小说又是一部荒诞小说。这为了解今天的中国,慷慨地打开了一扇门。(法国《十字架报》2008年5月29日)

《兄弟》讲述了两个异父异母兄弟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到当代的故事。这部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中国引起极大争议。在法国,这部小说受到《解放报》、《费加罗报》、《世界报》和《读书》等媒体的高度赞赏。(法国《国际信使》2008年10月28日)

面对七百一十六页这么长的一部小说,不要灰心动摇,因为它确实是一部纯粹的杰作!作者丝毫没有一点忧郁,他将他的小说构思为一部双联画……一幅穿插一幅的滑稽场景,使这幅巨大的文卷像是一件富有幽默色彩的珍品,各类荒诞的情景都可得到重新的发挥。作者展现了从毛泽东时代至今天的真正具有奥德赛史诗般的中国景象,他无疑触及了最为公正的真相。(法国《快报》2008年9月5日)

在《兄弟》这部不朽的小说中,余华找回了他的讽刺激情……在这个陷入双重僵局的故事迷宫中,小说家讲述了两个异母异父兄弟的故事……这个世界充满极度的暴力与放纵的欲望,混合着腐败和色情;对这个世界余华根本不存希望。(法国《读书》杂志2008年5月)

我想和你过好这人生  这十年我错过的女孩  旅明  有种放学你别走  我一直在你身边  如果你爱我  妃主江山  猎击三国  美女总裁的超级女婿  从星际归来  致命邂逅  人鱼恋爱法则  古穿今之宫女大姐的逆袭  都市修真小农民  明月如霜:全3册  爱的天空下雨了  女不强大天不容  悍妻恶妾  顾先生与陆恶犬  当爱情遇上科学家  

热门小说推荐
女神的修仙高手

女神的修仙高手

关于女神的修仙高手获得‘仙帝传承’的唐傲回归都市,成了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各种强敌纷踏而至,灭之!各种绝色美女犹如飞蛾扑火般袭来,等等,我不是那么随便的人...

今夜有鬼

今夜有鬼

关于今夜有鬼那女警背后有只女鬼,我奋不顾身的扑上去救人,好吧,我救了人,顺便还把女警的裙子给扯下来了,谁能告诉她我不是故意的救了女警一命,却坏了女鬼的好事,女鬼要报复我,各种恐怖各种诡异,我...

亮剑:别装了,就是你李云龙干的

亮剑:别装了,就是你李云龙干的

孔捷老李,别装了,你昨天是不是把鬼子的票号给抢了,既然兄弟发了财,那我多多少少也得沾沾光。李云龙他娘的,那真不是老子干的丁伟老李,别装了,我听说你最近又收编了一个伪军师的装备李云龙你说什么这事我怎么不知道?旅长李云龙,你快点把昨天抢鬼子的军马给我送一半到旅不来。李云龙我的老旅长,你饶了我好不好,你这样和地主老财有什么区别,我是真没抢鬼子的军马八路军老总李云龙,你小子最近干的不错,打掉了观摩团,现在又在平安县城打出了咱们八路军的气势,不错不错。李云龙老老总喂喂喂喂李云龙正准备开口解释,老总一脸满足的挂断了电话。他娘的,这到底是谁干的。委员长阎长官纷纷将李云龙视作隐患。筱冢义男调动派遣军全面围剿晋西北,目的就是为了将李云龙部一举剿灭。老子发誓这些事真不是老子干的。李云龙彻底抓狂,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成了挡箭牌替罪羊。而真正的始作俑者正在排兵布阵调集百万大军,收复晋西北。云天,你他娘的带上老子好不好一朝穿越,变成李云龙的结拜兄弟李云天。如果您喜欢亮剑别装了,就是你李云龙干的,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的皇妃生活

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的皇妃生活

关于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的皇妃生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是在山里野蛮生长的姑娘,若没有那道传告天下的选秀圣旨,可能一辈子连墨白县都去不了。野丫头做梦都只敢梦想留在京城给人做工,攒点小钱好过活,没想到绣芳宫一场巧遇,竟然成了六品御女,杨晴翠做梦都要笑醒了再难也比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强啊!初初进宫的杨晴翠,吃饱穿暖已是万分知足,从没想过自己的未来将是那样的精彩广阔注1女主一开始没啥大觉悟,马斯洛需求还在最底层,需要一步步成长。2架空王朝,制度是各朝代混搭出来的,三省六部六寺四监,还有门阀推选遗风,但已经有了科举,并且份量日益加重,因此会出现礼部尚书是少年时候举孝廉出身这种情况。能力有限,角色对谈时提到的历史人物从先秦到明清都可能出现,考据勿究。3人物年龄按古代走4美人,皇帝和女主以及多数配角都是美人,颜狗受不了丑人。...

特种狂兵在都市

特种狂兵在都市

特战队长代号至尊,归隐都市,化身律师,别人用嘴,他用铁拳,本想混吃等死,奈何琐事缠身,踩恶少,杀仇敌,拳倾绝色,血入柔情。...

一世战神

一世战神

关于一世战神战神需要创业吗?当然需要!他的身后有千万个弟兄,他需要给兄弟们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有可能的话,他想让兄弟们的老婆个个貌美如花!七年戎马生涯,玄甲回归,战神创业,游戏花都,木讷浮夸谈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